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杏林学堂】大暑后做好“三适度”,排寒湿提阳气!

百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3-07-25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是指炎热之极。

  此时暑湿盛行,易扰乱心神,耗气伤津,耗伤阳气,加上人们喜欢贪凉,往往使湿寒之气侵入人体,损伤内脏阳气,落下病根。

  合江县中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张旗在这里提醒大家,大暑过后除了防“暑”,朋友们还要多多注意防范“湿”和“寒”,避免“内生病邪”而“秋后算账”。

适度出汗

  《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大暑阳气生发,适度的“微汗”可以将病邪发散出去,此时可采取在晨间或者傍晚通过户外运动微微出汗来达到祛邪养阳的目的。

  此时宜少运动或选择低强度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快步走、八段锦、太极拳等。

  此外,要注意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运动过后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进食冷饮,否则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汗1.jpg

适度消夏

  大暑是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室内空调温度过低、暴饮生冷等过当的消夏防暑措施,都会耗伤人体阳气,损害人体脾胃功能。

  切忌大汗后凉水冲澡,容易导致“寒邪”入体,阻遏和损伤人体阳气,导致肌肉血管收缩、神经紧张、血压升高、腹痛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

  此外,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低脂肪、高蛋白的饮食,少吃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

汗2.jpg

适度养心

  夏季五脏属心,心属火,大暑炎热,“心火内生”让人心烦,容易出现急躁易怒、情绪失控、口舌生疮等表现。

  《黄帝内经》有记载:“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适度养心是度过大暑这一“烧烤模式”的心理必备法宝。

  心烦意乱时也可以听一段舒缓的轻音乐,工作狂们要注意多休息, 尽量减少夜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心神的宁静。

汗3.jpg

大暑后如何养生

  1、泡脚

  夏天湿热,最伤脾胃。加上空调、冷饮,让湿气长期停留在体内无法排出,很容易生病。所以,夏天最好的养生,是泡脚。用温水温养足部经络,疏通气血,可健脾、除湿、通经、利水,有效缓解夏天的四肢乏力、食欲减退、困倦。

  2、吃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家里常备姜,可以有效缓解湿气,促进脾胃功能,消化吸收。拌凉菜加上姜末,可以杀菌消毒。暑热头脑“晕乎”,可以含姜片提神醒脑。夏天吹空调很容易伤风感冒,喝点姜糖水,还能祛除风寒。三伏天,家中常备姜、常吃姜。

  3、喝羊汤

  俗话说: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夏天身体内耗严重,喝羊汤可以强身健体,滋阴补气。大热天喝上一碗羊汤,大汗淋漓之际,湿气被排出体外,人也会精神很多。

汗4.jpg

  张旗简介

  张旗,中共党员,副院长,博士,主任中医师,本科、硕士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并获优秀毕业生。泸州市大美医者、酒城英才·医卫之星,合江县荔城名医、“荔城英才·科技之星”,第五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师承首届全国名中医张西俭教授,国医大师郑新工作室骨干,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委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理事,《中国中医急症》编辑,中国扶贫基金“汶川地震灾区”医疗志愿者。参编论著3部,发表论文35篇,其中第一作者11篇。参与国自然及省局级科研课题5项,其中主持2项。主持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十余项。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糖尿病、肺气肿、心衰等,以及咳嗽、失眠、头昏痛、胃肠炎、月经紊乱、更年期综合征、小儿高热等常见病。以脉辨证,对大内科危急重疑难病症有深入研究。

  坐诊地点:

  门诊:门诊部三楼名医馆张旗工作室(周一、三、四上午)

  电话:15178817548

(来源:合江县中医医院)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