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04-29
手抖、动作迟缓、肢体僵硬、嗅觉减退……这些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如果不幸患上,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将大为降低。
那么,针对帕金森病,尤其是老年人,该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预防及治疗呢?
本期科普医生
余倩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熟悉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熟悉多导睡眠监测、动态脑电监测的操作与诊断。参研多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数篇,其中SCI论文2篇。擅长帕金森病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运动障碍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病、癫痫、睡眠障碍等疾病的诊治。
神经内科咨询电话:0830-2295020
四类人是“帕病”高危群体,目前尚无精确检测手段
今年52岁的五保户王贵彬(化名)是一名中度帕金森患者,自2022年起,他经常感到腰疼、关节疼、颈椎疼。多次去医院看骨科,但并没有查出病因,在但随后的日子里,王贵彬的症状逐渐加重,实在疼得受不了了,就服用止痛药。由于没及时查出病因,他差点就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起床穿衣自己不能扣扣子 ,生活起居全靠70多岁的老母亲照顾。
直到今年年初,王贵彬被泸州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帕金森,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病情有了明显好转,如今已能下地干农活、养鸡、栽种果树。
泸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余倩博士告诉记者,像王贵彬这样“漏诊”“误诊”的患者有很多,我国65岁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已经达到了360万以上,约占1.7%,按这个比例计算,泸州市帕金森患者约有1万人左右。
对于许多退休老人,最担心患两种病,一是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另一个就是帕金森病,都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由于同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不少人容易把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混淆起来。
其实,这两种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都不一样。具体而言,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主要集中在运动能力障碍,而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则集中于记忆力障碍。
哪些群体更容易患上帕金森病?
余倩表示,目前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相关数据显示,四类人群患帕金森病的风险会更高:一是有家族帕金森病史的群体;二是有“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老年人,脑血管疾病容易诱发帕金森病;三是环境因素,长期接触重金属(比如汞)、农药、杀虫剂的群体,属于易患人群;四是头部有过外伤的群体,也容易诱发帕金森病。
对于帕金森难以在早期发现的原因,余倩解释,一是患者早期呈现的症状不明显,并没有出现手抖等症状,患者意识不到是患上了帕金森。另外,对帕金森的检测相对困难,“即便是运用核磁共振、分子影像学等手段,也无法100%判定就是帕金森病。”
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手术,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帕金森属于慢性病,一旦患上将伴随终身,并且无法彻底治愈。记者采访了解到,但只要坚持规范、长期地科学治疗,许多患者的病情发展就会大幅延缓,甚至重返正常人的生活。在泸州市社会福利院一个房间里,73岁老人张维秀正在剪窗花,满墙的剪纸、香包、山水画都出自她的一双巧手。
2018年的一天早上,张维秀突然晕倒在地,被家人送到医院后被查出患上帕金森病,“当时病情已经相当严重,我在医院治疗了3个多月,后转到福利院继续康养治疗,前后坐了4年的轮椅。”张维秀说,这些年,除了按时服药,她每天坚持做两三个小的手指操、八段锦、捏手活动,没事就剪纸、画画等打发时间。自去年起,她已彻底“告别”轮椅,日常生活已经能基本自理。
“我知道这种病,我一个好朋友就是得的帕金森,整天躺在床上,最后大小便都失禁了,很可怜!”张维秀说,她之所以这么多年坚持锻炼,就是担心自己也变成那个样子。
近年来,一些患者会选择到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那么,通过手术治疗帕金森,是否对所有患者都适合呢?
余倩表示,目前对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上,首选还是药物治疗,如果长期服药后出现药效减弱、服药次数多、服用量大等情况时(通常在服药四五年以后出现),医生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是否有必要做手术治疗。
退休老人该如何预防帕金森病?
余倩建议,一是保持健康的饮食,保持营养均衡,蛋白质、维生素、粗纤维均要摄入,尽量远离“三高”;二是注意运动锻炼和脑力锻炼,在运动锻炼上,可以选择太极拳、八段锦、广场舞、健身操等,在脑力锻炼上,可以选择棋牌、写作,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三是保持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不急躁、不发怒。
“帕金森早期症状有很多,包括抑郁、运动迟缓,身体僵硬、骨与关节疼痛、便秘,嗅觉衰退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就要尽早到医院检查。”余倩认为,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相当关键,“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就能大大延缓病情的进程,让患者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来源:泸州市人民医院)
编辑:游江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