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单边主义关税壁垒:美国经济霸凌的旧戏码与新困局

杂谈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4-09

□ 杨莹

  2025年3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价值18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涵盖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高端医疗器械等战略产业。这是继2018年贸易战、2022年芯片禁令后,华盛顿对中国发动的第三轮大规模关税攻势。这种以“国家安全”为名行经济遏制之实的单边主义行径,既暴露出美国产业竞争力的结构性焦虑,更折射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的深层危机。

  一、关税大棒的逻辑悖论:保护主义难解产业空心化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自2018年对华加征关税以来,中国商品在美市场份额仅下降2.3%,而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反而减少12.4万,消费者物价指数累计上涨6.8%(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2025年1月报告)。这印证了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经典论断:关税成本90%由进口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当前美国新能源车均价已达5.8万美元,较中国同类产品高出47%,新关税将直接推高美国清洁能源转型成本,与《通胀削减法案》的减排承诺形成政策对冲。这种“左手发补贴、右手筑壁垒”的矛盾操作,本质上是对市场规律的粗暴干预。

  二、产业竞争的双向镜鉴:技术封锁催生创新反制

  美国对华关税清单首次纳入量子计算核心部件与生物合成材料,暴露出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关键赛道的恐慌心态。但历史经验表明,技术封锁从来都是双刃剑:华为2024年研发投入达238亿美元,5纳米芯片国产化率突破70%;中国量子计算机“九章三号”实现512量子比特纠缠,较IBM同类产品运算速度快1000倍。波士顿咨询集团研究显示,美国半导体企业因出口管制损失的市场份额,60%被中韩企业填补。正如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鲁斯沃姆所言:“试图用铁丝网锁住技术洪流,只会让筑墙者自己被时代抛弃。”

  三、全球治理的十字路口:多边机制VS丛林法则

  此次关税升级恰逢WTO争端解决机制停摆第7年。美国拒不执行WTO对华关税违规的裁决,却要求中国遵守“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这种双重标准正在瓦解全球经济治理基石。反观中国,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与成员国贸易额突破3.5万亿美元,对东盟新能源汽车出口激增280%。当拜登政府忙于搭建“民主科技联盟”的小院高墙时,中国已与142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数字丝绸之路新建15个跨境数据中心。两种发展范式的对比证明:以意识形态划界的排他性同盟,终将被开放包容的全球产业链所消解。

  四、超越博弈的破局之道:竞合平衡与系统韧性

  面对美国关税攻势,中国需把握三重平衡:其一,在反制措施上平衡“对等原则”与“精准拆弹”,如对美大豆、医疗器械加征关税时设置豁免清单,避免民生领域受冲击;其二,在产业政策上平衡“自主创新”与“国际协作”,联合欧盟建立芯片产业对话机制,在光伏领域深化与中东产油国绿氢合作;其三,在规则博弈中平衡“底线思维”与“议程设置”,主动参与数字货币、碳关税等新规则制定,推动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亚投行建立联合融资机制。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押着相似韵脚。1929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曾将美国失业率推高至25%,如今华盛顿的决策者似乎仍未读懂这份历史教科书。当经济问题被异化为政治工具,受伤的不仅是中美企业,更是风雨飘摇的全球经济复苏。解铃还须系铃人,唯有拆除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在公平竞争与合作共赢中寻找最大公约数,才能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开新局。(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市中心校)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