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3-28
□ 王婷婷
近日,河南鹤壁新闭幕首个“非遗春节”版中原民俗文化节,同时,三亚“三月三”节庆正在举办,重庆丰都庙会即将开展。各地民俗文化活动接连开花,争相打响本地旅游招牌,这既是当地政府因地制宜激活文旅产业的创新手法,也体现了民俗文化对文旅产业的重要助推作用。然而,在越来越多的民俗文化活动投入市场的同时,也要警惕同质化,不仅要让消费者看到特色民俗,也要在持续的探索中体现“新意”,从而吸引更多“回头客”。
深入挖掘,让“民俗文旅”更有说服力。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大地上演化出的多种多样的民俗文化是各地宝贵的旅游资源。要体现特色,就要先还原当地民俗最真实、朴素的模样。可以邀请专家进行田野调查,访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有关村民,挖掘百姓口中的民俗记忆。还可以通过分析民族服装、建筑纹样和民族舞蹈等文化符号,解构民俗特色,形成当地特色的“民俗故事”。同时,有“好故事”更要“讲好故事”。要积极参与评比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相关民俗文化成为当地名片,锚定“好故事”。还要通过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方式宣传当地民俗文化,让更多人被“好故事”吸引,形成潜在的消费大军。
深度融合,让“民俗招牌”更有发展潜力。以文旅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以民俗文化打好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让民俗文化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要串联挖掘出的特色民俗文化,形成主题故事线,丰富文旅产业的民俗内涵。其次,推出“民俗+”项目,如“民俗+茶”的湖州茶文化之旅,依托茶经故里等文化底蕴,古茶田、大唐贡茶院等旅游资源,围绕茶文化助力旅游产业发展,带动茶产业上下游增收,以民俗文化扩展文旅产业的应用场景。还可以依托民俗文化打造文创产品,如潍坊在端午节之际以高密剪纸诠释端午文化,将非遗与民俗节庆融合,既宣传了当地特色文化,又为非遗传承注入生机活力,延伸了文旅产业的发展链条。
科技赋能,让“民俗文旅”更有表现力。科技为游客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游览形式,而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离不开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要将“民俗文旅”数字化,通过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触发虚拟场景,以数字化形式展示民俗文化,重现独特的民俗仪式、讲述民俗故事。要赋予民俗节庆科技感,如聘请无人机编队进行多种多样的表演,以全息投影增强夜间表演感染力,创新“民俗文旅”表演形式。还可以通过智能穿戴设备提升游客消费体验,如内蒙古那达慕大会上,游客通过智能手环参与赛马、射箭积分赛,让民俗文化活动更有透明度和参与感。(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先滩镇人民政府)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