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11-29
□ 王鸣镝
近年来,各地大力为基层减负、规范村(社区)组织工作事务,由基层开具的证明大幅减少,但不合理开具证明的情形仍在一定程度存在。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一些企业和单位依然要求居民到村、社区开具“亲属关系证明”“政审证明”“贷款证明”“家庭困难证明”等。这让村、社区犯了难——开,没有政策依据,有些证明甚至还有法律、责任风险;不开,群众无法办事有意见,可能引发干群矛盾。(11月27日 半月谈)
从“有结婚证还要开婚姻证明”的奇葩要求,到“在职单位员工要求社区提供政审证明”的劳命折腾,各种“无谓证明”不仅成为了群众办事路上的“绊脚石”,同样也让基层干部犯了难,“不开群众有意见,开了无依据有风险”的左右为难,不仅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重了基层负担,其危害不容小觑。
究其各种“无谓证明”背后,一有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惹的祸,二有个别部门怕担责、怕负责的“软骨症”埋下的根,三有部门之间信息“壁垒墙”太厚,各自为政甩出的锅。而凭着一纸证明作为依据,把本该自己承办的审核责任一股脑“甩锅”给基层,实则是作风病的顽疾在张狂,权力的傲慢在撒野,更是群众“办事难”“难办事”的现实“缩影”,直戳监管缺失锥心的痛。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明确要求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到各地各部门出实招大力纠治“无谓证明”,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落到实处,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与便捷。然而,仍有不少单位习惯于当“甩手掌柜”“踢皮球”“装糊涂”,给群众办事增负添堵,拉响了加强监管的警报。
“治顽疾尚需下猛药”,纠治“无谓证明”除了从顶层设计和健全制度上刚性约束,更要从实际操作层面多管齐下。既要相关部门拿出责任意识、担当情怀和担当勇气,明晰职权范围、规范办事程序、打破信息壁垒,全面清理各类无谓证明事项;又要勇于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把“方便自己”真正转换为“方便群众”,真正实现减证便民;更要高扬处罚的利剑,以零容忍的态度、零死角的深度、零界限的力度,坚决斩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积弊,纠治无谓证明的不良风气,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作者单位: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