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10-23
□ 郑勇钢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热持续升温,一大批“网红村”“网红镇”孕育而生。打造“网红”文旅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然而,当打造“网红”成为乡村标配,村村皆“网红”,处处有“网红打卡地”,盲目跟风、千篇一律、急功近利等问题也随之产生。
诚然,乡村旅游作为新兴的经济增长点,不少村庄通过打卡地吸引游客,拓宽乡村知名度,为村民带来旅游收入,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但“网红打卡地”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特性,只是简单的复制粘贴,注定无法持久。游客的兴趣是有时限的,短期热度过后,这些网红村很快就会被遗忘,成为无人问津的空壳。激活乡村价值,把乡村“沉睡的好资源”变成“致富的活资产”,需要我们把握好“乡土味”的总基调,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留住乡愁,让“流量”变成“留量”,最终释放出“一业兴而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要理念先行,切忌盲目蛮干。乡村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谋定而后动,结合本土资源优势,找准开发方向,把好生态旅游、民俗文化、红色文化、采摘体验等定位。切忌盲目跟风,照葫芦画瓢,缺少自己的独有特色,出现“千村一面”的雷同感。要注重特色化、差异化,增强乡村旅游的原创性和生命力,不断丰富开发产业链和衍生品,最终带动本地经济,源源不断地注入新活力。
要典型示范,切忌村村冒烟。遵循市场规律,打造典型示范,让产品接受市场检验,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提升。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确保做一个成一个,打造可持续、能发挥带动作用的典型。切忌急功近利,照搬硬塞到乡村旅游中,避免劳民伤财或破坏生态环境和乡土文化。要与市场相结合,打造适合自己适合市场的乡村旅游特色,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盘活农村资源。
要留住乡愁,切忌背离初心。乡村旅游的价值在于看山望水忆乡愁。乡村旅游的主体是村民,取之农村受益于农民。要注重保护田园风光,保留原始风貌,保持乡土味道。要积极引导群众加入乡村旅游建设中,引导农民顺应人文地理气候,不搞大拆大建,通过民俗、农家乐等形式激发当地群众主观能动性。切忌舍本逐末,搬抄“网红”,破坏本土深厚文史资源和淳朴的民俗风情。突出“村”味,体现“土”味,坚定不移地打造乡村旅游的乡土气息。(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委组织部)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