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1000余份特殊水稻种子从海南空运回泸县,这是为何?又有何用?

杂谈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04-27

近日,泸县各地的插秧工作陆续接近尾声。

但是在位于玉蟾街道水竹林村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泸县基地,1000余份水稻种子才被撒下苗床,孕育新的秧苗。

nEO_IMG_1.jpg

据了解,这1000余份特殊的种子于4月15日从四川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海南南繁基地空运至泸县。

为何要大费周章从海南运回?又为何要晚于一般水稻进行育秧?

带着疑问,小编拜访了四川农科院水稻所种质资源室主任,四川农科院首席科学家李耘研究员。

在李耘的带领下,小编来到孕育着“南繁”水稻种子的秧田旁,只见大部分秧苗已经冲出泥土露出了芽尖。

nEO_IMG_2.jpg

针对这批“南繁”种子,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新品种研究团队采用润湿育秧的方式,先将这批种子浸泡48小时,然后进行长达12小时的催芽,再将它们播撒在苗床上,用踏泥板将种子盖上泥土。

nEO_IMG_3.jpg

为何要千里迢迢从海南运回泸县,且到4月中旬才播种?

李耘说:“这批种子在去年12月于海南播种,今年4月中旬成熟。成熟后,优选的种子第一时间被运回泸县及时播种。在海南种植两季、泸县种植一季的方式,既能够加速品种培育的进程,又能测试水稻新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生长适应情况。”

nEO_IMG_4.jpg

(图为该基地其他水稻品种秧苗)

小编注意到,在这片苗床上除了正在茁壮成长的秧苗,还插着一根根贴着粉色和白色数字标签的小木棍。

对此,李耘笑着说:“这个标签就是水稻的‘身份证’,上面的数字就是它们的‘身份证号’。”

原来,为了便于在后期对水稻种子进行甄别和选择确定,这些种子从海南运达泸县后,就被贴上了标签。

nEO_IMG_6.jpg

从播种开始,直到成熟,它们都会“戴”着自己的“身份证”,每个新品种的种子必须播撒在对应的区域内,防止混杂,便于在今后漫长的生长过程中,科技人员对每个品种的生长情况及特征特性进行观察和记录。

nEO_IMG_6.jpg

“在每一个关键时期,我们既要观察和记录每一个标签对应区域的水稻颜色是否正常,是否出现白苗、僵苗的现象,还要对它们的分蘖力、耐高温、抗倒、抗病虫害等性能进行测验。”李耘说。

nEO_IMG_7.jpg

(图为该基地其他水稻品种秧苗)

小编了解到,这批秧苗在20—25天后,将被移栽至本田(即水稻插秧一直到收获之前这期间的田块),经过近三个月的生长即可进行选优收获。

在水稻整个生长过程中,科研人员将对水稻各方面性能进行测验,通过不断淘汰,最终筛选出品质好、产量高、抗性强的综合性状好的水稻种子,并将其送往海南进行新一轮的试验,来年在海南收获的种子又将被带回泸县播种与试验。

nEO_IMG_8.jpg

李耘说:“经过这样的反复测验,最终遴选出来的水稻种子的综合性状才会更好更优。”

杂交水稻科研育种,是一场跨区域且以年为计时单位的“考试”。

如今,1000余份希望的种子已经种下,在四川农科院水稻高粱所科研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它们将在促进四川水稻产能提升和“天府粮仓”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泸县,也成了孕育和研发不同类型优质水稻种子的温床。

nEO_IMG_9.jpg

“泸县位于四川省最南端,属于高温伏旱区,与省内其他区域相比较,具有有效积温最高、极端温度最多的特殊生态,非常适合水稻高产、优质育种。因此,在泸县培育的水稻品种代表性强、产量高、质量优,对四川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保障有着突出贡献。”李耘说。

nEO_IMG_10.jpg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泸县基地一直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截至目前,已经培育出超高产、优质安全、特种专用等不同类型水稻新品种近百个(次)。

其中,8个品种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3个品种(玉龙优1611、宜优1611、品香优秱珍)获得2022年四川省首届“稻香杯”特等奖,育成品种已在四川及其他长江上游稻作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来源:泸县融媒体中心 泸县发布)

编辑:邱果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