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来自高原的小仁增,八百公里路我们带你回家!

万象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05-05

元丹仁增,一个来自雪域高原的名字,小小的仁增长大后可能不会记得,为了抢救他的生命,在他出生才三天的时候,就跟随父母由专人专车护送,从自己的家乡壤塘一路奔波10个小时近800公里到达了遥远的泸州,住进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的重症监护室。

今年3月23日,小仁增出生于壤塘一对年轻的牧民夫妻家庭,足月顺产,出生前有心率下降,出生时胎粪三度污染轻微窒息,但在很短时间内即“恢复正常”。高原嘛,原本就缺氧的地方,短暂轻微窒息又恢复正常在当地看来也不算大事。

第二天,在产科医生为其刚松口气时,小仁增发病了。起初只是肢体偶尔抽动,逐渐蔓延至全身频繁的抽搐无法控制,呼吸、心率、氧饱和度不停地往下降直至正常范围以外……

小仁增很快被送到了儿科病房,但当地没有单独的新生儿科及其医护人员,也没有过硬的新生儿救治技术和经验。按照小仁增还在不断持续恶化的病情,按照以往的常规,要么立即转上级医院,要么就放弃治疗。

不幸中的万幸,小仁增遇到了正在下派到当地医院进行医疗帮扶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的在读博士赵帅主治医师。那个2014年研究生毕业就连值三年大年三十夜班爬窗台上看烟花的女孩儿,在工作10年之久后早已百炼成钢,蜕变成了孙二娘般的女汉子,拥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掌握着高年资新生儿专科医师的临床经验和技能,她成了小仁增生命救治里最初的一缕光闪闪的希望。

插管、接氧、上机、用药、支持、对症,通过科里唯一一台呼吸机、唯一一个专科医师一番快速有序的抢救治疗后,小仁增的生命体征终于稳定不再下滑,但是频繁的抽搐仍旧不止。

询问家族史、怀孕史、出生史还有简单的医学报告,都找不到抽搐的病因,又缺少相应的药物。

3月24日,住院当天,小仁增不停地抽搐……

3月25日,住院第二天,小仁增仍在不停地抽搐……

3月26日,住院第三天,小仁增还在频繁地抽搐……

而26日这一天赵帅因为家里有事必须得赶回泸州处理,她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走了,把小仁增留下,当地简陋的设备查不出真正的病因,没有治疗前景和希望;转上一级医院治疗,救护车上没有车载呼吸机,科室里没有新生儿专业的医护人员护送,甚至连医院都出不了孩子就没了。

赵帅突想起了自己学业道路上明灯般存在的导师,在她的心里,自己的“明灯导师”上顶天下立地,就没有能难倒他的事儿。

26日清早,一个来自壤塘的长途电话、一段遥远的会诊视频接到了新生儿科主任董文斌的手机。董文斌从视频中看见小仁增的情况后,很干脆利落的一句话“带回来治疗”,还安慰她会派救护人员半路接应。至此,一趟来回近1600公里的转运救治开始了双向奔赴。

上午10点,赵帅带上必须的简易救治仪器,带着气管插管的小仁增及其父母坐上了只有车载氧气瓶的救护车从壤塘开始一路奔向泸州,同时,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救护车也一路奔向壤塘。下午3点两队人马在汶川相接,当把“拖家带口”的赵帅一行安全转移到医院的救护车上,接好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输液注射泵、再安置好小仁增的父母把接下来的大部分工作交给转运的护士老师后,小赵医生瘫坐在救护车座位上,手抖得怎么也停不下来!

1.jpg

壤塘到汶川,整整5个小时,当时小仁增的呼吸每分钟只有20次,另外20次需要赵帅用人工气囊均匀的力度和时间捏出来,5个小时总共至少捏了6000次,这时候她不止是医生,更是小仁增的半个功能肺,是简易呼吸器,是人工呼吸机,不能有分秒的疏忽,更不能出现任何故障;她还兼具护士工作,要观察孩子的生命体征、输液速度、监护仪器的情况,甚至代替他只能听懂只言片语汉话的父母照顾小仁增的冷暖,5个小时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地捏下来,不止手快废了,连脑子都快转不动了!

晚上8点,救护车到达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健中心院区,紧急检查、住院治疗、对症用药,一切对小仁增的抢救治疗终于开始步入正轨。

2.jpg

入院第一天,小仁增慢慢不抽搐了;

入院第二天,小仁增的呼吸逐渐正常,有创呼吸机改为了无创辅助通气;

入院第三天,无创辅助通气改成了低流量鼻导管吸氧;

在小仁增住院的第七天,赵帅处理完事情要返回壤塘了,临走时她放不下自己千辛万苦护送回来的孩子,对自己的导师董文斌主任说:“您一定得把我的小康巴汉子治好,健健康康地给我送回来哈!”向自己徒弟口头保证了后的董文斌在小仁增住院的每一天,只要来科室都会去给小仁增查房,指导对他的治疗和评估他的康复进展。

而小仁增的治疗康复之路也并不一帆风顺,刚开始虽然不抽搐了,但孩子不哭不动也不吃,后来醒了、知道饿了,开始哭了,却没有吞咽和吸吮能力、口腔按摩、吞咽功能训练、高压氧治疗、陪他说话哄他睡觉,能有的康复治疗措施都上了,慢慢地所有的付出都开始有了回报:小仁增会喝奶了,小仁增能吞咽了,小仁增对大家的关爱有反应了……

辛苦之余也不泛有很多快乐瞬间,因为来自遥远的康巴草原,大家对小仁增总有几分额外的心疼,护士小姐姐们一直亲切的叫他“小康巴”!最初小仁增病情严重时,护士小姐姐们就和主管医生说:小康巴长大了要在草原上放牧的,你们要让他能分得清牦牛和绵羊哦!再然后随着小仁增的康复,小姐姐们的要求也逐渐水涨船高:要数得清10只羊、要数得清100只羊,直至最后对主管医生说:小康巴的家乡产虫草,他长大了要去挖虫草的,你们要让他认得出虫草哦!主管医生哭笑不得:这个有点困难哦,我都不认识虫草呢!

而董文斌自己单独给小仁增取名“赵康巴”,说是以护送他的赵医生之姓,冠以他家乡之名作为小仁增新生的名字,美其名曰“藏汉一家亲”。

3.jpg

4月23日,在护士小姐姐们逐字逐句用小仁增父母仅能听懂的少许汉语教会他们怎么洗澡喂奶照顾孩子后,住院1个月已经痊愈的小仁增要出院回壤塘了……

“ 壤塘在哪里?有多远?海拔是多高?”这会儿老师们又开始担心从海拔3500米壤塘来到平均海拔300米泸州的“ 小康巴”回去会不会高反了?

4.jpg

其实不用怕,护送他回来的赵帅医生还在壤塘等着他呢,未来的半年甚至很多年都会一直守护着他,直到小仁增长成我们心目中所期望的勇敢善良帅气的“ 康巴汉子”!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文/ 张莲玉 图/新生儿科 )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