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05-28
三个月前,钟先生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卧床休息后稍好转,久坐久站后加重,在外院查腰椎正侧位片及CT后未见明显异常,医生按“腰背部肌筋膜炎”予以按摩理疗。
外院治疗后,钟先生腰痛稍好转,但运动、行走后疼痛加重,遂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就诊。
骨伤科脊柱·肿瘤二组李敬池医生接诊后予以复查腰椎核磁共振,并检查腰椎动力位平片(过伸过屈位平片),结合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L3-L4节段失稳。
腰椎核磁共振未见异常
腰椎动力位平片可见节段失稳
于是李敬池医生对其予以固定腰围及中医理疗,并嘱嘱咐钟先生在腰围固定下下床活动。治疗后,钟先生腰痛症状显著改善。
医学指导
李敬池
博士
副教授
泸州市重点中西医结合骨伤疾病防治实验室副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联合培养博士,复旦大学材料学院先进材料国家实验室生物材料方向在站博士后。擅长筋骨痹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擅长腰椎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
什么是腰椎运动节段失稳
腰椎运动节段由椎体、椎间盘、关节突关节、韧带和肌肉共通组成,上述任意结构的退变或创伤均可能导致运动节段的稳定性丢失。
相较于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腰椎运动节段失稳在老百姓及基层医生的知晓度较低,故可能存在漏诊。
腰椎运动节段失稳,顾名思义,就是腰椎失去了稳定性,腰椎小关节位于椎间盘后方,腰椎椎体之间,由上一椎体的下关节突和下一椎体的上关节突构成的关节,周围包绕着关节囊,该关节囊是脊柱最富有神经支配的结构之一。
椎骨之间的连接是很牢固的,但各种原因导致椎体间活动异常增加,就会腰椎不稳,而腰椎不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两个,腰椎退变和外伤。
当腰椎发生退变,例如椎间盘突出、膨出,或是扭伤等导致椎间的韧带连接、椎间小关节受伤,就会发生腰椎不稳定,严重时还会引发腰椎滑脱。
动力位平片是评估节段稳定性的金标准检查,屈伸活动大于15°(亦有研究认为大于13°)或前后水平位移大于3mm是节段失稳的诊断标准。
腰椎失稳症可以做功能锻炼吗?如何锻炼?
需要做功能锻炼,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腹肌和腰背肌的肌力,增强脊柱的动力性稳定。
在发病的急性期和缓解期要采取不同的锻炼方式。
急性期尽量选择平卧在硬板床上,只可翻身,避免坐起或站立,一般卧床1~2周症状可缓解。也可仰卧位进行展臂扩胸等活动。这一时期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及身体各方面情况的变化,避免卧床引发的其他疾病。
缓解期可采取的锻炼方式有:
五点支撑法练习
仰卧,双腿屈曲,以双足、双肘和后头部为支点,用力将臀部抬高,如拱桥状,持续3~5秒后缓慢放下,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
燕飞练习
双手伸直,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地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后也离开地面,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这种方法俗称"燕飞"或"小燕飞"。
平板支撑法练习
1. 肘关节弯曲让前臂紧贴地面,同时手肘和手掌都放平在地面,手肘在肩膀的正下方;保持肩膀和肘关节垂直于地面。
2. 双脚踩地,允许脚趾弯曲,让躯干伸直,保持头部、肩部、背部、跨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收紧腰腹和臀部,保持匀速呼吸。
腰椎失稳症要佩戴腰围或支具吗?
应佩戴腰围或支具,上方到达下肋弓,下方覆盖髂嵴部,前方紧。这样做是为了能够限制腰部前屈使腰椎局部软组织得到相对充分休息,还可以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巩固前期治疗。佩戴腰围或支具的同时,也应积极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腰椎失稳症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吗?
在急性期可服用药物缓解症状,症状消失后可逐渐停药,不建议长期服药,具体应听从医师建议。
得了腰椎失稳症以后还能干活吗?
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缓解期可逐渐进行轻体力劳动,如扫地、刷碗等家务;在达到代偿性稳定后可从事一般体力劳动,但要注意保护腰部,避免过快过急的弯腰扭转或过度负重。
(马艳萍 叶晓霞)
编辑:游江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