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沉默的代价终将降临

杂谈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07-26

□ 向栅栅

   近日,由《误杀》导演柯汶利执导的犯罪悬疑新作《默杀》上映。该故事围绕一所女子中学的校园霸凌事件展开,一名心智障碍的女子坠亡后多名女学生相继被杀害,集体沉默背后牵扯出一连串关于校园暴力、家庭暴力、亲子关系等严肃社会议题。电影通过各种身份反转以及细节象征手法对现实进行了无情地讽刺与批判,面对不公与恶,选择沉默只会让每一个人都沦为凶手,而沉默的代价也终将降临至每个人头上。

  花圈祭奠谁的生命,鲜血流淌不止又在控诉谁的恶?电影中一位名叫惠君的女孩因校园霸凌被强迫站上天台的高玻璃顶,谁料玻璃破碎酿成高空坠亡的悲剧。无奈的是,无论是目睹事件发生的人,还是事后面对悲痛的父亲林在福四处求助的公众,都是如此厌烦、冷漠又沉默。面对一个鲜活生命的消逝,真相被钱权与裙带关系强行扭曲,摆设式的摄像头定格的只有法律赤裸的尊严;踩烂在雨地上的寻人启事,也将一位父亲绝望的心撕扯得更加黑暗。当霸凌者在暗中指引下倒在血锤之下,难道真的就“爽”了吗?以暴力哲学为内核的私力救济行为往往是弱者的最后一搏,试想当以暴制暴成为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惯用手段,是否说明一个社会法治体系公信力的荡然无存?暴力之下裸露的是一个社会的众生百相,是千疮百孔的公共治理,也是沦丧与破碎的道德底线。此时公众的沉默看似在避免一时更大的恶,实质上已经在酝酿更深的恶。但是我们应该谴责沉默的公众吗?或许最应该被谴责的是沉默背后的一整个社会风气和法治氛围。

  随着谜底揭开,身份逆转,受害人成为作恶人,曾经的霸凌者和观望者沦为受害人,可以窥见恶的循环再次启动,沉默的代价如约降临。在电影的结尾部分,新闻记者和一批看客都对林在福的可怖行径破口大骂,殊不知在场的每个人皆是促成这一起恶的凶手。

  萨特曾说“在黑暗的时代不反抗,就意味着同谋”。我们总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因而在面对潜在的危险和他人的过失时,讳莫如深,默然不语。也许“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可以明哲保身,但是我们更应该明白兔死狗烹,唇亡齿寒的道理。在大银幕上,我们可能看到的是虚构的故事,但是校园霸凌从来没有消失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从玫瑰少年到舞蹈男孩高彦,影片在尺度之外,还深刻揭露了校园暴力的残酷现实。

  校园应是青少年学习与进步的园地,而非是罪恶和暴力滋生的温床,只有让沉默更少一些,发声更有安全感一些,才能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得到应有的救赎和本该有的幸福。

  冷漠,是霸凌的帮凶;纵容,是施暴者的庇护所。学生遭遇霸凌行为时,若周围的人能够及时施以援助,就可能改写故事的结局。(作者单位:泸州市合江县先市中心校)

编辑:游江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