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12-22
面对秋冬低温天气,电暖炉、热水袋、暖宝宝等各种“取暖神器”开始大显身手。但千万注意!“神器”使用不当,也会成为“凶器”。
一觉醒来,女子肚皮撕掉一块!
近日,周女士直接把暖宝宝贴在肚皮上睡觉,醒来时感觉很烫,把暖宝宝揭开时连同皮肤一起撕了下来,甚至露出了肉。“我吓死了,一看血淋淋的。”
用了消炎药后,目前已经在愈合。她提醒大家,用暖宝宝不要直接贴肉上,也不要睡觉时贴。习惯使用发热贴的朋友们,一定要吸取教训!
事实上,每年冬天,因取暖不慎,导致烫伤的事件总是不少。去年,一男子捂着热水袋入睡,醒来发现左小腿处刺痛,起了水泡。经诊断,尽管男子被烫伤面积小,但深度已达三度。
刘安铭
副教授
骨伤科手外·儿骨·烧伤整形组
副主任医师,从事医教研工作10余年,擅长各种严重创伤修复、皮瓣与拇手指再造及小儿先天性畸形矫正等。
有的人可能觉得暖宝宝、热水袋这些,手摸着也不烫,为什么还会导致严重烫伤?低温烫伤就像“温水煮青蛙”,是指长时间持续接触中等温度,一般在44℃-50℃的热源,造成从真皮浅层向深层以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伤害值一点也不小。
简单来说,低温烫伤就像“烤红薯”一样。长时间低温烤,表面不黑不焦,而里面已经“熟透”了。
低温烫伤的应急处理方式
冲:第一时间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口。
脱:小心剪开衣服并脱去。
泡:在冷水中浸泡烫伤处30分钟。
盖:用干净毛巾等覆盖烫伤处。
送:尽快就医。
低温烫伤高风险人群
1.婴幼儿:婴幼儿表达能力欠缺,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2.老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种机能退化,痛、温觉减退,被烫伤不易自我察觉。
3.糖尿病、脉管炎等疾病的患者:此类疾病常导致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对温度感觉能力减弱。
4.女性:由于生理功能的差异,冬季手脚易冰凉,较男性而言使用取暖神器较多,发生危险的几率较高。
这些“取暖神器”冬天使用都要小心
取暖用品在使用时一定要谨慎,身体尽量不要直接接触。
暖宝宝:不能直接贴在皮肤上,而应隔着衣服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烫伤。每隔30分钟换个位置更安全。
电热毯:通电时间不要太长,上床入睡时应关掉电源,避免彻夜使用。最好选用调温电热毯,可在温度合适时调到保温档。
热水袋:不要灌水太满,装70%左右热水即可,水温不要太热。放在脚下取暖时,可以用毛巾把热水袋包上,不要让热力表面直接作用在皮肤上。同时,每隔30分钟换个位置更安全。
暖手宝:通电时,不得将电暖手宝抱在怀中,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可以套上“保护套”,同时注意温度不要太高;严禁摔打、坐压、锐器划刺暖手宝,以免造成漏液。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