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3-10-17
□ 洪林
泸县是四川省劳务输出大县,常年转移就业农民工超过40万人,其中:省内务工20.34万,占全县转移就业的49%,全县农民工年劳务收入超过100亿元。为全面了解泸县农民工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和困难,更好地服务保障农民工,不断提升农民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泸县农民工服务中心依托四川省就业服务管理V3.0信息系统和微信问卷星小程序,采取线上调查统计与线下调研统计相结合的方式,于2023年6月5日-8月30日,通过全县已建成的154个村(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广泛动员农民工参与就业现状线上调查,同时走进县内园区企业和广东省部分泸县籍企业家创办企业,走近返乡创业企业家,走近异地和就地就近就业农民工,开展农民工就业现状线下调研,现将调查调研统计情况分析如下。
一、泸县农民工就业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23年8月30 日,泸县有农村劳动力52.55万人,其中:转移就业农民工42.2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80.35%。
1.年龄结构。统计数据显示,全县20岁以下农民工占0.84%,21-25岁占6.28%,这部分农民工有初高中毕业未继续升学的,也有大学在读实习的,还有部分大学刚毕业的,变动大,可塑性极强。26-30岁占10.53%,31-35岁占10.46%,36-40岁占9.57%,这部分农民工整体比较稳定,他们大多成家立业,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压力更大,需要相对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为家庭提供保障。46-50岁占17.24%,51-55岁占19.95%,这部分农民工占比较高,他们拥有相对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是企业最想招聘的人才,也更容易找到工作、获得更高的薪资报酬,这部分人员也是外出务工就业最集中的。56-60岁占14.17%,这部分农民工总量呈减少趋势,但占比仍然较高。他们的子女基本上都成家立业了,经济压力相对减轻,加之随着年龄增长无法从事高强度工作,更多的人愿意返乡就地就近就业。总体而言,泸县农民工转移就业群体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多,在41-45岁之间有回落趋势,到51-55岁之间达到峰值,全县农民工老龄化明显,其中还包括部分超龄农民工,他们中大多数没有社保,迫于生计继续务工,超龄农民工权益维护问题越来越突出。
2.性别结构。全县转移就业农民工男性多于女性,其中:男23.65万人,56.01%,女18.58万人,占43.99%。数据显示,转移就业群体中,男性农民工在岗位匹配、薪资待遇等方面有更大的优势,这种现象与传统产业的劳动分工和角色担当息息相关。泸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更是中国建筑之乡,建筑从业人员超过18万人,超过了全县农民工总数的43%,而建筑钢筋工、架子模板工、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更多依赖务工者技术技能和体能,因此,男性农民工,尤其是掌握了建筑技能的农民工,在工地上更受欢迎。女性农民工在工地上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体能要求和薪资待遇均远低于男性农民工。如此现状同样存在于机械加工、采矿等行业高强度就业岗位。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家庭仍遵从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习俗,因此,很大一部分女性外出务工受到限制,她们成家立业后大多选择返乡,一边照顾家里老小、一边就地就近就业补贴家用。也有个别镇农民工女性多于男性,如:泸县得胜镇农民工2.58万人,其中女1.39万人,男1.19万人。
3.学历结构。全县农民工学历文化程度近年来虽有所提升,但整体仍然偏低。走访调研县域内园区企业,统计数据显示,企业现有员工中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94.4%,其中,初中以下学历的农民工占80.7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9.3%(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11.42个百分点,这部分农民工除极个别担任了生产车间班组长外,都留在了流水线上,靠计件发放工资。参与在线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农民工高中学历占13.68%,大专以上学历占5.6%,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客观而言,泸县是川南地区农业大县,教育资源相对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短缺,教育整体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导致一部分农村户籍学生初中或高中毕业后,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提前进入社会。主观来讲,部分农村家庭思想滞后,没有前瞻性,认为读不读书都是打工,晚打工不如早挣钱,不了解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对个人未来发展和生活品质提升的重要性,主动放弃了让子女继续学习的机会。随着高中教育的逐步普及,高职教育和高层次学历教育的提档升级,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技能状况、薪酬待遇等差距越来越大,学历文化层次低的农民工在岗位匹配度、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处于明显劣势。
4.技能水平。据统计,有5420人参与农民工就业现状技能水平调查,其中,有技能有证书的68人,占2%,这部分农民工工资性收入水平普遍较高。他们生活富足,在务工地买房买车,包括子女入学、就医等都没有问题。全国优秀农民工泸州沱江液压件有限公司高级焊工胡绍兵说,他在公司每月的保底工资接近5000元,加上带徒津贴、产能补助等,每月打到卡上的工资接近8000元。有技能无证书的1238人,占23%,这部分农民工的月工资性收入基本上处于3000-5000元之间,他们是农民工中的中偏上收入群体,同样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无技能无证书的4114人,占75%,这部分农民工更多的是从事流水线生产作业,工资性收入根据工作时长和生产量来确定,基本上保持在2500-3500元之间,也有从事物业公司小区保安、保洁或是餐厅服务员、洗碗工或是生活超市、门店导购员、收银员的,他们的工资基本上都在3000元以下,甚至只有2000元左右,但维持基本生活没有问题。数据分析显示,农民工掌握了一技之长,拥有较高的技能水平,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产值,更适合企业的用工需求,就会受到企业的青睐,从而拥有更多更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获得更多更优厚的工资报酬。反之,缺乏技能或是技能水平低下的农民工,面对企业越来越严格的用工要求,只能被动地从事一些简单机械的工作,而且劳动强度大,给企业带来的劳动附加值低,工资性收入也低。
5.政治面貌。本次参与线上调查的农民工党员共计10301人,占全县农民工总数的2.44%,其中男 7094人,占68.87%,女3207人,占31.13%,农民工男性党员比例远高于女性党员。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农民工尤其是年轻农民工入党积极性普遍不高,参与调查的农民工党员25岁以下的仅498人,而且大专以上学历居多,36-45岁的2510人,46-60岁的4025人。我县在广东、云南等地建立了10个异地农民工党组织,一些大中型企业也建有党组织,但总体来说,异地农民工党组织和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都不够强,对农民工群体的吸引力和带动性都还不足。
(二)就业现状
截至2023年8月30 日,全县转移就业农民工42.23万人,其中:省内务工20.34万,占全县转移就业的49%;省外务工21.89万人,占51%。
1.务工区域。泸县农民工省外务工就业略多于省内,其中省内就业主要分布在县域内、县外市内和成都周边及宜宾、内江、自贡、乐山等地,以县域内就业最多,超过3.84万人,占省内务工就业的18.87%。省外就业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重庆和广东、浙江等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其中广东占省外务工总数的7.92%、浙江占2.41%。这些地区产业集中,经济水平发展较高,对农民工有较大的吸引力;云南占9.78%、贵州占15.84%、重庆占5.06%,这几个省市毗邻泸县,离家不是很远,泸县籍农民工在亲帮亲、邻帮邻的带动下,务工就业相对集中。
2.产业分布。从产业分布来看,泸县大多数农民工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统计数据表明,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工最少,占农民工总数的22.24%,这些行业受制于自然因素和市场变化,收入波动性较大。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最多,占50.47%,主要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存在高强度劳动和低薪酬等问题。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占27.29%,主要包括餐饮、零售、运输、家政等,这些行业面临着技能培训不足,缺乏社会保障的问题,给农民工带来的工作环境上的压力更大。
3.工资水平。数据分析显示,受学历差异、技能水平、务工行业和就业区域等因素的影响,泸县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存在较大差异,而且总体水平偏低。(详见《泸县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差异化调查调研报告》)参与调查的5420人中,工资性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农民工852人,占15.71%,这部分农民工年龄普遍偏大,主要从事小区物业保安、保洁等工作,福利待遇相对较少,生活压力较大,是低收入群体;2000元以上3000元以内的1423人,占26.25%,这部分农民工年龄在35岁至45岁的居多,女性居多,主要在生活超市或门店里担任导购员、收银员或是在餐厅从事服务员等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可以兼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是中低收入群体;3000元以上5000元以内的1352人,占24.95%,这部分农民工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在服装类、机械类等加工制造企业流水线上的居多,除了基本工资外,更多的靠工作时长或是生产量增加收入,他们是中等收入群体;5000元以上的1793人,占33.09%,这部分农民工学历层次、技能水平和工作经验相对更高更丰富,他们在企业从事管理、研发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是农民工中的高收入群体。
(三)意愿摸排
2023年1月以来,全县回引农民工3396人,其中,返乡创业741人,带动就业1522人,回引创业项目总投资0.6997亿元;返乡就业2655人,优秀农民工207人,农民工党员43人。
1.返乡意愿。在线调查数据分析显示,目前有意愿返乡的仅3447人,占转移就业农民工的0.82%,天兴、喻寺等镇只有十几人有返乡意愿。参与调查的农民工表示,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企业福利待遇与农村老家相比,差距很大,留在城市务工,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少了人情来往开支,还可以满足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更高的生活需求和期望,逐步融入了城市社会环境。返乡后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就业岗位单一,月收入比外出务工要少1500-2000元左右。目前返乡就业的,主要是照顾家里的小孩和老人,以女性农民工为主。
2.创业意愿。从调查数据分析了解到,目前泸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较低,参与在线调查的5420人中,仅有741有返乡创业意愿,占转移就业农民工的0.18%。一方面,农村市场和资源有限,相对于大城市,小城市信息更为闭塞、发展潜力相对较小,加之交通、物流等生产成本过高,用水、用电、通讯等资源配套不足等,影响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民工缺乏创业知识,缺少创业启动资金,患得患失,认为自主创业风险大,担心投资失败加重家庭负担,包括部分返乡大学生创业动力都不足,宁愿保守一亩三分地稳定就业,都不愿意尝试创业(详见《泸县大学生返乡创业调查报告》)。
3.培训意愿。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参加培训的意愿普遍不高,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工1.33万人,仅占全县农民工总数的3.14%。一方面,受学历文化层次的影响,农民工缺乏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没有明确的技能提升目标,加之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员工职业技能要求相对较低,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学矛盾突出,农民工不愿意参加培训。另一方面,农民工流动大、分布广,尤其是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做完一个项目很快就流动到下一个工地,很难将农民工集中起来培训,同时农民工参加培训获取了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短期内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与薪酬待遇关联度不高,影响了农民工的参培积极性。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农民工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超龄农民工权益维护压力大。目前,泸县50-60岁之间的农民工占全县转移就业的34.12%,超过适龄农民工总数的三分之一,60岁以上农民工日渐增多,老龄化趋势明显,超龄农民工权益维护压力增大。这部分农民工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继续留在企业务工,无法签定规范的劳动合同,无法购买医保和社保,导致部分企业出现辞退超龄农民工“一刀切”的现象。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不得以年龄为由进行“一刀切”的清退。但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部分企业政策执行存在偏差,超龄农民工更容易被就业市场排斥,劳动权益受损日益突出。
2.农民工技能培训主动性不强,就业结构性矛盾相对突出。调查数据显示,泸县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偏低,特别是中老年农民工,思想保守,普遍缺乏参与技能提升培训的主动意识,尽管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依托第三方培训机构(学校),免费开展再技能化提升培训,但整体成效不明显,加之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员工技能水平要求相对较低,工学矛盾突出,企业不愿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在员工培训上,导致一些农民工虽务工多年,但技能水平仍然没有长进。伴随新经济、新产业、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推广运用,企业岗位需求量逐步减少,传统农民工在就业市上处于明显劣势,他们不具备新形势、新业态就业能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3.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性不高,“归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性不高,虽然政府对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给予了足够重视,采取了系列措施积极推动,但总体上仍然进展不快,成效有限。一方面,部分农民工对家乡的发展、相关政策和项目需求了解不多,营商环境不优是他们返乡创业的最大担忧,而农村交通、物流、用水、用电等配套设施不足,也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部分返乡农民工创业理论知识匮乏,缺少创业实践和经验,对市场信息、商业行情发展缺乏足够了解,返乡创业主要集中在来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农村种养殖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三、对策建议
1.着力维护好超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是政府逐步完善促进超龄农民工就业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突破用工年龄限制。对超龄后仍有工作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农民工,在工伤保险、安全培训、技能提升、欠薪治理等方面给予更多更人性化的支持。二是对“被清退”的超龄农民工,工会、人社、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搭建培训学习平台,做好技能培训后续服务,引导他们向安全度更高的服务性、辅助性岗位转型,拓宽超龄农民工再就业渠道。三是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创业就业环境,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环境,让农民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养家,让“被清退”的超龄农民工有“有路可退”“有事可做”“有钱养家”
2.着力开展农民工再技能化提升培训。一是持续完善培训补贴政策,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完善培训补贴申报机制,明确培训补贴申报条件、范围、标准和补贴方式,提升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切实提高培训工作质效,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主阵地功能,围绕市场急需紧缺工种,广泛收集农民工培训意愿,提供多样、实用的培训“菜单”,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做到教、学、做合一,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三是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和中国西部工匠城泸县建设,进一步强化“泸建工”特色劳务品牌推广运用,培育一批劳务品牌企业,选树一批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举办劳务品牌推介活动,搭建展示交流平台,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3.着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一是推动政策红利应享尽享。进一步完善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建立政策执行的长效机制,推动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落地落细,以政策红利吸引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二是持续优化返乡创业环境。各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统筹协调项目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建设返乡入乡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搭建创业对接平台,推荐带动就业明显、发展前景好的返乡入乡创业项目入驻,强化试点示范,以成功典型引领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三是切实加强返乡创业服务。组建一批创业服务专家队伍,主动上门对接返乡入乡创业者,采取“一对一”对口支持的方式,帮助他们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并做好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开业指导、跟踪服务等专业化“一站式”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作者单位:泸县农民工服务中心)
编辑:游江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