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3-09-10
□何竹梅
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网上有关教师、教育的讨论也多了起来,褒贬兼有。有一部分没在杏坛耕耘过的同志,抓住教师队伍中那么极个别的败类现象,就大肆宣扬,堂而皇之的来点什么“责问”“批驳”,好象整个教师队伍都到了“朽木不可雕”的地步,简直该“就地正法”了!我们的教育真的到了如此境界吗?我们的教师素质真像有的人说的那样“直线下滑”或“严重下滑”了吗?真的是一些“混不走”的人才来当教师的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从古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到现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眼下课改,又说“工程师”的说法不妥了,那该是比“工程师”更艺术得多的什么“家”才对。应该说,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可谓“与日俱增”啊!作为一名个体的教师,想坐在太师椅上“吃老本”,就科学素养的要求来说就已经不行了,何况还有师德、终身教育等等的束缚。但是,教师的职业崇高的,辛苦中确有着更多的快乐。
就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说起。那时刚开始改革开放,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就拿笔者所知的山区小学来说,那时人才紧缺,村上只好把我们这种高考落榜的娃娃拉上,校长也不过是六十年代进过几天中的农民而已。当时,我们这些娃娃也好、农民也罢,总算是村里的“文化人”,深知教育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所以二话没说就埋苦干起来。说起工资呀,校长每月30多元,我们“娃娃”每月20来元。虽说工资很低,但我们那股子劲啦,从来没看在钱的份上使。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政策及生源等多方面的原因,村小撤了,我们就自然到了乡里的完小,工资自然从20多元“涨”到了100多元(公办教师300来元),至于早年民办教师的“公分”补助,早就没有了。然而,我们那批人还去读自费中师,工作一点也不比“公办”逊。当然,就算是公办教师,也是寒碜透了的,他们没有土地,整个儿生活就靠那么点薪,但有谁叫过“苦”,他们真的是“混不下去”才教书的吗?不,正如《当兵的人》中的那句歌词:“你不站岗我不站岗,谁来保卫祖谁来保卫家!”是呀,山区需人才,人才靠教育呀!你不教书我不教书,谁来传承文化,谁来发展教育。
就教师素质而言,说“直线下滑”或“严重下滑”都是失之偏颇的。首先说业务素质。八十年代还中师生都是“宝”,村级学校多是些“民办”娃娃当老师,九十年代基本普及了中等师范,而进入本世纪后,“山区”学校里的幼儿教师基本都是“大专”生,先前那些民办的“游击队”自然也通过深造进入了“正规军”的行列,这总不能说是“直线下滑”或“严重下滑”吧!再说说思想素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在不断改善,地区差异愈见明显,曾经一度在教师队伍中出现过“下海”现象,但作为一名国家分配的正式教师弃教从商的也为数不多。近年来,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席卷全国,许多老黄牛般的教师扎根杏坛,以继日地学习。不管是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都在不断的提升之中。
诚然,教师队伍中有违师德,甚至违法犯罪的“败类”是有的,但这就说明教师队伍不行了吗?“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人上一百,五艺俱全”,须知,这“败类”可不是只存在于教师队伍之中哟!纵看,历朝历代都有各种“败类”出现;横看,各行各业中的“败类”也有嘛!从上层到基层,从军队到商海,从厂矿到乡村,都有各种不同程度地“败类”存在,教师队伍中怎就会不出现一个“败类”呢!作为同行中人,对那些师德败坏的“教师”是深恶而痛绝之的,但那绝对不是整个教师队伍的现象,任何“以偏概全”的观点都是有失偏颇的。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永远是教师的“初心使命”,千千万万的教师正战斗在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第一线。那些对教师存在偏见的朋友,其实也是能理解的,因为“隔行如隔山”嘛!我们相信,当你对多数教师有了深入的了解以后,定会“刮目相看”。当然,作为教师,应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应当倾听有助于教育发展的群众心声,全身心去爱教育,爱孩子,才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砥砺前行。教师节,真诚地对老师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但你们快乐着!(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先滩镇)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