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0-11-07
不知不觉
冬季天气寒冷,机体抵抗力下降,要早睡晚起,坚持温水刷牙、热水泡脚,多食用韭菜、羊肉、猪肝等性味甘温的食物,不宜食用苦瓜、竹笋、甘蔗等寒性食物。
除了这些,冬季养生还应注意什么呢?一起来听一听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党委书记、脾胃·风湿免疫病科专家李志教授怎么说吧!
饮食方面
1.主食足量 抵御寒冷
专家建议每天食用250~400克的主食,如米饭、馒头等。另外,每天应食用150~250克动物性食物,如瘦肉、鱼等,可提高抗寒防病的能力。
2.少食生冷 多喝粥汤
在制作冬季食物时,尽量多采用炖、煮、蒸、烩等烹调方式,多喝粥汤。
3.多吃蔬菜 预防干燥
冬季干燥,容易出现便秘,应注意蔬菜的补充,可选择萝卜、大白菜、马铃薯、山药、莲藕、香菇、冬笋、娃娃菜等蔬菜。
4.适量水果 有助消化
冬季寒冷,运动量少,肠道蠕动变慢,建议适量食用水果,如:苹果、梨、香蕉、柚子、柑橘等,既可补充维生素,又可帮助消化。
起居方面
1.不要紧闭门窗
专家建议睡觉时适当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早睡晚起
冬季早睡晚起可避免低温和冷空气入侵人体而诱发呼吸系统疾病,也可预防因严寒刺激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晚上10点左右入睡,早上9点左右起床(上班族合理安排时间)。
3.不要蒙头大睡
蒙头睡觉时,被窝内二氧化碳等废气逐渐增加,醒来后,易出现头晕、胸闷、乏力、精神不振等现象,同时不提倡裸睡和盖厚重棉被睡觉。
冬季应选用保暖松软的棉被、羽绒被等。
4.护脚保暖
“脚暖腿不凉,腿暖身不寒”。足部容易受到寒冷气息的影响,应穿保暖的鞋袜,护脚保暖。
同时可用热水泡脚,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每次泡脚时间以30~45分钟为宜,水温控制在38~43℃,水要淹过脚踝,泡脚用的容器以木盆为宜。
活动方面
专家建议选择动作幅度较小、热量消耗较大的活动,活动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如:冬泳、滑雪、跳绳、泡温泉等。
养生食疗方推荐
①十全大补
材料: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熟地、白芍各10克,当归、肉桂各5克,川芎、甘草各3克,大枣12枚,生姜20克,墨鱼、肥母鸡、老鸭、猪肚、肘子各250克,排骨500克,冬笋、蘑菇、花生、葱各50克,黄酒、花椒、盐、味精适量。
做法:将诸药装纱布袋内扎紧,鸭、鸡肉、猪肚、排骨洗净切块。生姜、冬笋、蘑菇洗净,与以上诸料同放锅中,加水,武火煮开后10分钟改用文火煨炖,加黄酒、花椒、盐调味。
待肉熟烂后捞出,切成丝条,再放入汤内,去药袋,煮开后,调入味精,食肉饮汤。每次一小碗,早晚服用。
功效:温补气血,调五脏六腑。
适宜人群:神疲乏力、不思饮食、手脚无力、四肢关节冷痛者。
②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羊肉500g,当归20g,生姜20g,盐、小葱、白胡椒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羊肉切块焯水备用,生姜切片,同当归、羊肉一起加水炖煮1-1.5小时左右,加入适量盐等调味品即可食用。
功效:温中补血,调经散寒。
适宜人群:肾阳虚亏、月经不调以及畏寒、手足冰凉者。
李志简介
教授,博士,主任中医师,党委书记,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第四批中医优秀培训人才,四川省名中医,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胰腺炎、胃肠肿瘤和炎症性肠病等消化内科疾病。
城北门诊时间:星期二、四上午,星期一晚上(特需门诊)
咨询电话:0830-3162033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编辑:邱果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