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4-22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小时候好奇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问爸爸妈妈父母会说是垃圾桶捡来的
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长大后上生理卫生课
讲到男女生殖系统的内容
老师就会说这堂课大家自学
近日,山东枣庄一位小学老师在课堂开展性教育的视频走红网络。看到她正视性教育,正面引导学生,网友在留言区点赞“这是知识,就要大方地讲解”
在当今社会,性教育已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微信公众号长期开展科普教育,性教育也是科普重点内容。
医院打造了多名科普大V,范凌晔就是其中一位,作为生殖医学科医生,她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2年。对妇科相关疾病、生殖医学相关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她长期从事科普健康宣传工作,科普抖音号“生殖医学科范凌晔”发布科普作品730余个,获赞395万,粉丝达67.7万人。
今年三月,范凌晔也走进泸州师范附属小学城西学校,为6年级全体师青春期性教育科普课。作为全国健康传播金牌讲师和“天府科普使者”,范凌晔巧妙运用专业技能,将复杂的生理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成长故事,准确讲解第二性征发育规律,科学阐释月经周期、遗精现象等生理变化;针对同学们身体的成长情况进行专业解答,化解了他们对身高焦虑、体貌变化的迷茫。
在互动问答游戏环节,同学们争相作答,范凌晔即时指导。这种寓教于乐的互动模式,让现场400余名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掌握了自我防护技能。同学们纷纷感慨:“原来那些羞于启齿的问题,都是成长路上的正常现象。”
作为一位长期致力于科普的生殖科医生,范凌晔深知孩子们进行有效的性教育至关重要,她认为,家长和老师在进行科普性教育时,可0以注意以下几点:
营造开放安全的氛围
在性教育过程中,建立开放、安全的沟通环境。无论是面对小学生还是高中生,都要鼓励他们勇敢提出自己的疑惑、困惑、需求。
让孩子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器官,男生的生殖器官叫“阴茎”,女生的叫“阴道”。如果我们大家都不好意思去讲开这个话题,当孩子们碰到特殊情况也没办法跟大人表达清楚身体的具体位置。
案例分享
范凌晔分享了科室曾遇到过的案例:一个小女孩和妈妈洗澡,问妈妈下面怎么长那么多毛毛,妈妈没有正面回答,说你长大以后就懂了。孩子暑假去外婆家玩的时候,把公仔里面的纤维塞进自己阴道,目的希望下面和妈妈一样的长毛毛!孩子送到医院,通过全科讨论后才拿出一个最好的方案把阴道里的纤维全部取出!
通过这个案例让父母们知道:孩子们认识和好奇自己的身体变化都是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
而对于高中生,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更为开放和互动的方式,通过课堂上采取匿名调查问卷,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说中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些青春期科普书籍,了解他们身体和心理的成长变化,通过父母与孩子谈心,进一步了解孩子们的想法。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化教学
性教育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段和认知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
对于小学生,家长和老师可以侧重于基础的生理知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生殖器官的学名,让孩子们在万一出现问题时,能准确的说出具体位置名称。比如孩子们对于来月经,一直都是形容:屁股流血了!这里给她们通过模拟视频讲解了月经的形成;排出月经的器官叫:阴道,也是我们出生的地方!
小时候不知道这些知识,10多岁的时候和小伙伴讨论到底是那里出来的,有人说肚脐出来的,有人的拉大便的地方出来的,也有孩子说是从腋窝里出来的,因为妈妈喜欢用腋窝枕着我睡觉!
科普月经相关知识时应注意: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日,平均为28日。每次月经持续时间称为经期,一般为2~8日,平均4~6日。经量为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正常月经量为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同时还告诉孩子们要提高警惕,身上内衣、内裤能盖住的地方。这些隐私部位是不准其他人触碰的,我们也不要去触碰其他人的这些部位。
而对于高中生,则可以更注重引导他们科学认识性与自我保护:尊重、理解、责任、安全。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这种差异化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成长需求,帮助他们在不同阶段获得适当的知识和引导。
融合专业知识与生动案例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身材,对穿着打扮有要求,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美。
案例分享
范凌晔分享自己的儿子的一个经历:每次家庭亲朋好友聚会,儿子总是穿一条有洞的裤子,她心里总觉得有那么一点点丢人!一个周末,儿子要和几个同学一起去玩游戏,她认为儿子穿有洞的那条裤子是最适合不过了:既耐脏又抗磨损!但是儿子偏偏自己翻了一套新衣服:白色外套,哈伦牛仔裤!当时她眼前都亮了一下,心想这小子还是会打扮的,等送到目的地,看到两个小女生,她一下就明白了儿子的小心思!
孩子进入青春期有爱美行为(如注重穿着、发型、外貌等)是这一阶段孩子追求自我认同和社交归属感的自然表现。家长应以科学、包容的态度引导孩子,避免简单否定或过度干预。可以跟孩子做好约定:周一到周五在校期间按照学校要求进行统一着装,周末可自由搭配,做有边界感的父母。
引导性心理发展
青春期激素分泌增加,导致情绪容易波动,青少年可能会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学会管理情绪,避免冲动行为。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们运动、倾诉等方式缓解情绪。
青少年开始关注异性,对异性产生好感。但是要学会尊重异性,保持适当的距离。可以通过正常的交往增进了解。这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家长和老师要尊重且正确地引导孩子们正式这些心理现象,不用过分焦虑。
家校合作
性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传授性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共同为孩子们的性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家校合作,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性教育的深入开展。
定期评估与调整
总之,与孩子们进行有效的性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以开放、安全的态度去面对,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就一定能够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编辑:卫国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