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3-30
近日,一款创新的原位止血针由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的本科生团队成功研发,为医疗领域带来全新的止血解决方案。该原位止血针利用高分子涂层遇血溶胀凝胶化过程,实现穿刺后无需按压即可止血的功能,为临床中穿刺止血带来了新变革。
该止血针的制备基于聚电解质界面络合(IPC)原理。先将具有凝血功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抗菌功能的壳聚糖季铵盐(QC)制成聚电解质复合物(PEC)凝胶纤维,利用步进电机精准控制,缠绕于针头表面,再用氯化钙(CaCl₂)溶液改性,清洗烘干成膜,最终在注射针头表面形成具备止血、抗菌功能的涂层。
原位止血针头涂层制备及穿刺原位止血原理示意图
原位止血针头产品及其吸水凝胶化后照片
此款止血针的创新点突出。在产品原理方面,它摒弃了其他学者常用的旋转蒸发成膜法,而选用IPC技术与数控电机结合,选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制备过程中不引入交联剂,周期仅需三到五小时,且设备简单、条件温和,可精确控制涂层形貌,工艺稳定性高,止血效果佳,亦适用于动脉高血压穿刺止血。
原位针头关键技术
在应用上,这款止血针能实现穿刺后无需按压即时止血,改变了传统穿刺后需要长时间按压止血的过程,极大地降低了止血失败导致的皮下渗血风险,尤其对凝血障碍人群有助益。另外,可降低从业人员穿刺过程中血液暴露风险。其涂层兼具抗菌性能,能降低患者感染风险,可广泛适用于静脉、动脉、内脏穿刺等复杂场景。
原位止血针头(C,D)与普通针头(A,B)在兔耳中动脉穿刺模型中的原位止血效果对比,蓝色箭头所指为穿刺部位
这样一款创新产品的诞生并非偶然。团队成员鄢红霞大一期间在医院实习时,遇到一位因动脉穿刺出血而痛苦不堪的患者,尽管医护人员迅速进行按压止血,但过程中血液暴露的风险让在场的人都十分担忧。这一幕深深触动了她,她突发奇想:“要是能有一种止血针,穿刺后无需按压就能即时止血,还能降低感染风险,那该多好。”回到学校后,她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团队成员,大家一拍即合,决定研发这样一款原位止血针。
鄢红霞及其团队成员研发原位止血针头的照片
据了解,该团队成员均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的各个院系的本科学生,专业背景多元,涵盖护理、口腔等多个领域。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曾在多项创新创业赛事中荣获省级奖项,实力强劲。正因为有他们的努力,这款原位止血针不仅在制备原理上别有匠心,在未来的商业化策略上也独具创新。团队采取从兽用针头切入,逐步拓展至人类医疗器械领域的“两步走”模式,降低研发和市场推广风险,助力产品重新定义临床穿刺止血的未来。
这款“一针不见血”原位止血针有望推动医疗器械行业的转型升级,将在穿刺止血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安全、便捷的医疗体验。(西南医科大学)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