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4-14
患者惊现肝脏 “巨雷”
3月中,年轻女性蔡某因腹部不适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检查时,被确诊患有肝巨大血管瘤,瘤体大小竟达约20*14cm,宛如一颗“定时炸弹”在她的肝脏中潜伏。
肝巨大血管瘤本就棘手,开腹手术风险极高,一旦术中瘤体破裂,将引发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而年轻爱美的蔡某,在得知病情后,内心充满了恐惧与焦虑。同时,因为患者强烈的微创美容意愿,她向肝胆胰外科提出了腹腔镜微创手术的诉求。
腔镜技术精准 “拆弹”
面对患者的强烈要求与高难度的手术挑战,肝胆胰外科迅速行动。全科展开深入讨论。最终,科室主任陆昌友教授勇挑重担,决定主刀这场高难度手术,带领喻淋淋和李昕锴两位医生,组成了一支精锐的手术团队。
手术当日,在麻醉科团队的密切配合下,陆昌友教授凭借丰富的腔镜经验,小心翼翼地在患者体内展开操作。手术团队成员间默契配合,他们一步步攻克难关,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巨大血管瘤精准切除术,顺利“啃下了这一硬骨头”。
术后康复见证实力
术后,蔡某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身体逐渐康复。她的脸上重新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对未来的生活又充满了希望。
据陆昌友教授介绍,这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建院以来腔镜下切除的最大血管瘤体,手术的成功标志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整体实力的提升以及肝胆胰外科微创外科水平的飞速发展。
陆昌友
教授 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主任
擅长诊治肝癌、肝血管瘤、肝内外胆管结石、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癌、胰腺癌、重症胰腺炎等肝胆胰外科复杂疑难病症。率先开展单孔腹腔镜肝切除、胆囊切除术等多种手术。擅长全腹腔镜下(精准解剖性肝切除、胆管癌及胆囊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高难度微创手术。
什么是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症状通常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相关,大部分病人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常在体检B超检查或在腹部手术中发现。尚无证据说明其有恶变可能。
肝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肝血管瘤多无明显不适症状,以单发病灶最为常见,且生长较慢,患者肝功能多无明显异常。当血管瘤增至5cm以上时,可出现下列症状:
腹部包块
腹部包块有囊性感,无压痛,表面光滑或不光滑,在包块部位听诊时,偶可听到传导性血管杂音。
胃肠道症状
右上腹隐痛,或伴有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食后胀饱等消化不良症状。
压迫症状
巨大的血管瘤可对周围组织和器官产生推挤和压迫。压迫食管下端,可出现吞咽困难;压迫肝外胆道,可出现阻塞性黄疸和胆囊积液;压迫门静脉系统,可出现脾大和腹水;压迫肺脏可出现呼吸困难和肺不张;压迫胃和十二指肠,可出现消化道症状。
肝血管瘤破裂出血
肝血管瘤破裂出血可出现上腹部剧痛,以及出血和休克症状。
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
肝血管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目前,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是诊断肝血管瘤的主要方法。常规首选超声检查,再结合CT、MRI检查等综合判断。
肝血管瘤的治疗
对于肝血管瘤的治疗,原则上以定时复查为主,当血管瘤较大或者合并以下危险因素时,建议根据患者情况酌情治疗:
1.进行性增大的肝血管瘤
2.合并症状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肝血管瘤
3.诊断不明确的肝血管瘤
4.肝血管瘤导致严重的焦虑等精神症状
目前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弥漫性的肝血管瘤,或者无法切除的巨大血管瘤,如肝功能失代偿,也可行肝移植治疗。
(信息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