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08-08
一缕凉风轻轻拂过脸颊,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立秋并不意味着秋天来了,而是“秋老虎”要来了!
立秋是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立秋之后天气还是很热,中医将立秋至秋分前这时段称之为“长夏”,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也需顺应这一时节变化。
合江县中医医院脾胃病·肝胆内科主任,泸州市名中医王芳琼提醒大家:秋后养生,重在“收”与“养”。
收敛
《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时下正值夏秋的过渡期,人体阳气自立秋开始慢慢内收,人的活动以及饮食也开始逐渐“收敛“,包括收敛神气,收敛肺气。此时要让心情舒展一些,预防悲秋情绪的萌芽,多吃酸甘之品以敛脾肺。
祛暑
末伏“秋老虎”很猛,所以防暑祛湿依然很重要。可喝山楂乌梅汤、乌梅绿豆汤等。
滋阴
夏天过多的汗液消耗,多少会有点伤津耗气,立秋后要开始注意滋阴润肺,多吃银耳、百合、麦冬、玉竹等清润之品,可以跟红枣、枸杞、陈皮等搭配起来。
健脾
正值长夏季节,长夏属脾,因此这段时间健脾也很重要。可用四神汤(山药、茯苓、芡实、莲子)煮粥或汤,此外时令的鲜莲子、鲜藕、山药等都可以养脾胃。
运动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动则生阳”,适量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建议选择慢跑、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较为柔和的运动方式,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因过度出汗而耗损阳气。
调整作息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人体也应顺应这一变化,调整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养阴蓄阳,提高身体抵抗力。
秋季,一个收获与养生的季节,让我们遵循中医的养生智慧,从饮食、运动、作息、情志等方面科学调养身体,迎接一个健康、美好的秋天。
王芳琼简介
中共党员,脾胃病·肝胆内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泸州市名中医,本科学历,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毕业。中医药促进会温病分会理事,中医药促进会肝胆分会理事,四川省老年医学学会消化专委会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中医药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泸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胆病专委会常务委员,泸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健康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食管炎、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消化道出血、功能性胃肠病(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便秘),溃疡性结肠炎、肝胆疾病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高血压、脑梗塞、冠心病等内科疾病,并能熟练进行内镜检查及镜下息肉、止血、异物取出等治疗。
坐诊地址:
门诊:门诊部一楼专科门诊(周一到周五上午)
住院:内科楼七楼脾胃病·肝胆内科
电话:13548348313
(来源:合江县中医医院)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