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好家风香远益清

杂谈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01-16

□ 李菊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督促领导干部从严管好亲属子女。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作风的重要表现,必须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1月16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礼记》有云:“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党员干部的家风,绝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党风政风和时代新风的大事要事。家风纯正,心底坦荡,行正坐端,廉洁齐家。反之,家风不正,道德败坏,必然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对于当今党员干部而言,知识文化储量丰富,信息接受渠道广泛,有的甚至是学者型领导,满腹经纶,博古通今,有的业务精湛,能力突出,堪称行家里手,本应正确处理好公与私、严与爱的关系,带头做好建设好家风的表率。然而,一出出“丈夫弄权,妻子捞钱”“子承父业,前腐后继”“兄弟联手,演绎腐败”“妻子儿女,悉数上阵”等戏码屡见不鲜。比如,“金融第一贪”赖小民,其母收受礼金高达3亿元;华融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秦岭与其父亲云南省委原书记秦光荣双双成为阶下囚......家族腐败花样翻新,手段层出不穷,但结果必然是“全家覆”。

  道理并非不明,只是当局者迷,难破心中“贼”,明知镜花水月,终究南柯一梦,依旧看不穿悟不透,抑或自作聪明,以为可以瞒天过海,认为攫取金钱财物,创造优渥环境,过上奢侈生活,就是对家庭最好的回报,对家人最大的关心,却不知“家风败坏,祸起萧墙”。己身不正,焉能正人?党员干部自身不正,家人就容易相互裹挟、相互利用,把公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最终共同走向违纪违法。

  古往今来,好家风抵过“千万金”,它们或许各有千秋,但是殊途同归,那就是让优秀品格和良好习惯代代相传。诸葛亮严于律己,以《诫子书》告诫儿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兼济天下。南朝名将王僧辩善于治家,家族和睦,源于其母严格的家教,无论其年纪多大,官职多高,但凡做错事,其母都会动用家法教育。唐太宗专门命令史臣汇集古代帝王成败事迹,编成《自古诸侯王善恶录》分发子女。郑板桥教导子女要“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崇尚自立之风。曾国藩要求“诸男在家勤打扫”“诸女学洗衣,学煮茶烧菜”,并身体力行,教育子女养成勤劳的作风。

  在培育优良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为我们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标杆。毛泽东曾立下“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周恩来十分重视家风建设,生前对亲属制定了“十条家规”。朱德一生简朴,教育子女应该接革命的班,继承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而不是接金钱和物质享受。谷文昌一生廉洁奉公,“不许沾公家的一点油”的清白家风有口皆碑。杨善洲不让家人搭“顺风车”,不给任何亲戚开后门托关系。周永开“时刻想着老百姓,常常忘掉自家人”......好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默默无言中激励后人,在薪火相传中生生不息。

  “不私,而天下自公”。党员干部当常破心中“贼”,做到当局者“清”,以“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的格局,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自我革命精神,努力做到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让好家风香远益清,代代相传,历久弥新。(作者单位:泸州市合江县纪委监委)

编辑:游江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