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何竹梅:致敬袁老,万民若稻尽垂头

杂谈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1-05-24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5月22日 共产党员网)

 

  袁老驾鹤西去,带着他“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伟大梦想永远离开了我们。袁老的一生,读献给了人类伟大的事业——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从根本上解决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温饱问题。他的一生,与水稻为伴,“不从事杂交水稻,我的生活就没有意义了”,这朴实的话语中,满是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他爱党爱国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不断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在不断的奋斗中默默无闻、砥砺前行。

  “民以食为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无论是普通百姓的基本生活还是军队的冲锋陷阵,“粮食”都是最关键的基础。面临倒在路边的饿殍,幼年的袁隆平心中就埋下了研究粮食的种子。后来成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袁隆平便立下了要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的誓言,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一头扎进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之中。就是这份“但得众生皆得饱”的“初心”,让袁隆平的每一步奋斗都与国计民生紧密连在一起,生命也就变得更加绚烂。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种宿命论的观点挑战着袁隆平的人生。什么是“有”,什么是“无”?传统的种子和种植技术是粮食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关键,倘若认为这就是“命”,那就永远没有“有”的时候。袁隆平敢于挑战消极的“古训”,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他带领的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标已全部完成,一次次刷新着世界纪录,每一次的努力都让袁隆平更加执着,将这个“有”演绎得痛快淋漓。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尽管袁隆平的科技成果获得来自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但他依然“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袁隆平对被西方称为“东方魔稻”的杂交水稻还不满意,还要在水稻的植株和适应能力上下功夫,于是开始研发“幸福沙漠中的海水稻”,要让水稻种植覆盖地球上所有的地区。为了这个目标,袁隆平不顾惜自己的身体,几十年如一日,将每一回的成功看着是新的起点,弥留之际也还牵挂着水稻的长势。

  这样一位科学巨匠,于国于民乃至于全世界的贡献无法用语言形容,也无法用公式计算。他亲自培育出的各种杂交水稻,正在祖国的田园中茁壮生长。袁隆平院士逝世的噩耗传来,大家纷纷以不同的形式哀悼,一位诗友写道:“一朝泣雨为何愁?天地同悲泪自流。原是恩公乘鹤去,万民若稻尽垂头。”是呀,深受袁共恩泽的“万民”,哪一个不像那成熟的稻穗那样向袁公“垂头”致敬呢!袁老走好,您“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伟大梦想一定会在您的团队不断的探索中实现!(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 何竹梅)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