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7-02
土城揽胜,赤水烟霞凝墨韵;复陶寻幽,郎乡风物入诗囊。6月28日-29日,古蔺县楹联学会与古蔺县诗词学会联合组织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红色文化研学活动。学会成员们先后走访了二郎镇土城村的“中华义门陈”之国风堂、二郎镇古蔺花灯传习所,重点考察了红色资本家雷绍清先生创办的兴本中学历史遗址,并前往赵瑞林烈士墓地进行庄严祭奠。
国风堂作为陈泽开先生家风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其“尽忠报孝,耕田读书”的家训传统。古蔺花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川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我们在此获得了“花唱俚歌多受众,灯传信义启心灵”的审美体验。
研学活动的重头戏——探访兴本中学历史遗址。兴本中学由古蔺著名爱国商人雷绍清于1938年捐资兴建,1942年开始招生,是赤水河畔重要的教育机构。雷绍清深知教育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怀着回报桑梓的赤诚之心,倡议在故乡雷家沟兴办兴本中学。“兴本”二字有两层深意:一是“兴学立本”的教育理念,二是纪念其父雷本兴的孝道情怀。
据史料记载,兴本中学原计划建成一个“雷”字造型的建筑群,后因战乱影响,仅完成了“雨”字头的部分建筑。学校创办后,吸引了赤水河沿岸、川黔边界的众多学子前来就读,校风开明,教学严谨,在县内有“兴本科学场”的美誉。值得一提的是,兴本中学还是中共地下党组织活动的重要据点,师生们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宣传和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
研学团队在遗址现场聆听了雷绍清先生的孙子雷利辉讲述当年办学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无不为之动容。会员们也踊跃发言,分享各自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
研学活动最后一站是前往赵瑞林烈士的墓地祭奠。赵瑞林1915年出生于古蔺县复陶乡水边村的一个地主家庭,自幼臂力过人,为人正直,被乡亲们称为“赵蛮子”。他虽出身福裕家庭却心系百姓。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面对国民党政府的拉丁派款、横征暴敛,赵瑞林组织农民武装反抗,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逐渐成长为革命骨干。1948年1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利用乡长身份掩护地下党活动,对抗国民党政令,拒绝执行拉丁派款任务。到1949年,他领导的复陶乡地下武装已拥有三百多支枪,并与大村、东新等地武装连成一片,取得抗丁、抗粮、抗霸斗争的胜利。
1949年11月,赵瑞林奉命前往贵州联络国民党人士投诚,不幸在仁怀罐子口被捕。敌人对他施以十指燃灯、灌辣椒水、烙铁烙背等惨无人道的酷刑,企图逼他供出地下党组织名单。面对酷刑,赵瑞林坚贞不屈,高声回答:“毛泽东是共产党,朱德是共产党,全国人民都是共产党......”最终,年仅34岁的赵瑞林于东新转转石被敌人杀害。如今,墓地庄严肃穆,成为当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同乡邓登敏先生在《沁园春·向赵瑞林烈士致祭》中写道:“锤碑勒石镌文,引后世千秋仰令名。每清明佳节,馨香素酒,堆花砌玉,挽缟如云。”
历时两天的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考察,更是一次精神洗礼。雷绍清先生和赵瑞林烈士虽然身份不同、经历各异,但他们都怀有深厚的家国情怀,都在各自领域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通过诗词楹联等艺术形式,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文:邓宏宇 图:丁政鑫 成林)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