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微创“换心门”解决“小”问题,77岁婆婆送来5面锦旗!

万象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4-08

  “过去走几步就累得胸闷起床,现在好多了,轻轻松松走上一二十分钟也没问题, 你们太厉害了!”3月18日,在家人的陪伴下,一位77岁的老婆婆来到西南医大附院,给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送上了5面感谢锦旗。

锦旗1.jpg

  据了解,这个让老婆婆称赞不已的手术,是这个科室开展的一项“微创换心门”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去年12月,老婆婆在家属的陪伴下,来到西南医大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门诊。几年前,她就出现胸闷、气喘等症状,最近一段时间,症状更加加重,甚至晚上难以入睡。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于风旭教授结合婆婆的症状与CT影像片,初步判断婆婆的病症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轻度关闭不全。

  于风旭教授解释说,主动脉瓣就好比是一道“心门”。心脏内的血就是通过这道门流到主动脉,为全身供血。如果“心门”重度狭窄或关闭不全,就会严重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

  婆婆告诉于风旭教授,她之前去过好几家医院,诊断结果都是主动脉瓣膜狭窄,“考虑到我年龄原因,难以承受开胸手术,如果做微创,我的血管已经出现了钙化,手术难度很大,看过的几家医院都不敢做,所以一直拖到现在。”

  考虑到患者年龄,于风旭教授建议婆婆做TAVR微创手术,“TAVR手术不需要开刀,只是在腿部血管进行穿刺,通过导管将人工瓣膜送到心脏位置,替换已经发生病变的瓣膜。”于风旭教授介绍说,这种手术具有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合年老体弱、外科开刀有禁忌的患者。

  在充分了解到这项新技术后,婆婆与家属欣然接受了手术方案。

  入院后,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疗团队安排婆婆做了全面身体检查,并综合评估手术麻醉的风险情况。此外,为了确保手术过程万无一失,科室还专门订购了一副3D打印模型,多次模拟操作婆婆的TAVR手术。

锦旗2.jpg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之后,1月2日,婆婆被推进心脏大血管外科介入手术室,随后于风旭教授团队从患者股动脉穿刺,使用导管将人工瓣膜送达患者心脏,然后球囊扩张、置入瓣膜、释放瓣膜……整个手术过程仅60分钟左右。

  术后,古婆婆之前胸闷、头晕等症状消失,术后第三天便能下床活动,一周后康复出院,手术效果远远超出全家人的预期。

  3月18日,婆婆回到心脏大血管外科复查,检查结果显示:“心门”运转一切正行,康复情况良好。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婆婆及家属特地送上了5面锦旗谢。

  据了解,心脏大血管外科目前常规开展风湿性心脏病瓣膜修复术、主动脉根部重建、房颤射频消融术、孙氏手术、微创瓣膜置换、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钳夹术、三尖瓣置换术、超声引导下先心病封堵术等一系列新技术。

医生简介>>于风旭

锦旗3.jpg

  医学博士

  教授、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

  留法访问学者,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脏外科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性医院协会心脏瓣膜专委会委员,四川省胸心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泸州市第十批“拔尖人才”。

  擅长心脏瓣膜病及冠心病外科治疗。参与了四川省首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川南地区率先开展了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及“杂交”手术治疗。省内较早开展了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省市级课题近20项,作为第一、第二主研参与课题30余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2篇,核心期刊20余篇。2009年,以第三主研身份参与的课题“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研究”获得“泸州市科技进步特等奖(排位第三)”。2012年“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基础与临床”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位第四)”。任《肿瘤预防与治疗》杂志编委。教学工作中,承担了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外科学》、临床医学心血管方向《胸心外科学》、留学生《外科学》等课程的教学。

  先后荣获:“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泸州市青年岗位能手”、泸州医学院 “十大杰出青年”、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德医风先进个人”;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员先锋工程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文/江佩芸 陈猛 图/科室提供‍‍‍)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