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11-29
57岁的李某,有着20余年的乙型肝炎病史,此前虽与疾病长期共存,但此次发病却异常凶险。
入院前1小时,毫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李某突然呕出约200ml暗红色血液,还解了2次暗红色血便,身体也随之出现心慌、大汗淋漓、身软乏力等极度虚弱的症状,于是家人将其送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入院后,经血常规检查,红细胞比容19.7%,血红蛋白测定低至66g/L,红细胞计数为2.14*10^12/L,这些数据都表明患者因失血已处于严重贫血状态。
入院24小时后的急诊胃镜检查发现患者情况愈发严重,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且胃底静脉曲张处存在活动性出血,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血压持续不断地下降,一路走低,生命的指针也随之在危险的边缘剧烈摇摆。
生死攸关之际,脾胃·风湿免疫病科副主任兼腔镜中心副主任李丽副教授临危不乱,凭借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专业技术,迅速为李某制定了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精准断流(ESVD)方案,并即刻组织实施治疗。
在紧张的治疗过程中,李丽副教授在胃底曲张静脉隆起处精准定位后进行穿刺,当看到明显回血后,果断进行注射操作,共使用组织胶1ml及聚桂醇3ml。
经治疗后,患者出血立即停止,随后探查血管已实变,成功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医学指导
李丽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脾胃·风湿免疫病科副主任兼腔镜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炎症性肠病等脾胃·风湿免疫病科常见病、多发病;擅长胃肠镜、超声内镜检查及内镜下各种微创治疗 ( 如ESVD、EVL、EIS、EMR、ESD及EUS-FNA/FNB等)。
肝硬化为什么会出现消化道出血?
各种原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炎、血吸虫寄生等)均可导致肝硬化,肝脏出现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引起门静脉高压,使得原本应该通过肝脏而回流至心脏的静脉血液不能正常回流,最终导致食管和胃部的静脉都向外膨出,凸起至食管和胃腔表面失去了保护,在食物和胃酸的摩擦或情绪激动引起门静脉压力骤增时,就容易发生破裂出血。
食管胃静脉曲张一旦破裂,会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病情严重且病死率高,所以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是赢得患者生存机会的关键。
什么是ESVD?
ESVD , 即内镜下实施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精准阻断技术。此疗法依托于内镜的精准视野,通过细致辨识并锁定胃食管静脉曲张的具体起源与流向血管,实施高度精确性的封堵措施。这一方法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再次出血的风险。
ESVD的优势有哪些?
这个方法与原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指南中常规硬化剂或组织胶注射止血相比,有两个新特点:一是精准,一是断流。
(1)精准指的是找到血管再刺入,确保每一次操作都能精准作用于目标血管,同时阻断血流,减少复发风险,真正做到了“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为患者提供了更为明确、全面的治疗选择。
(2)断流指的是内镜治疗前增强CT(门脉CTV)评估食管、胃内外血管扩张及交通情况,内镜下应用组织胶阻断血流的上游。
一般来说,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上游是贲门区,下游是食管区域,所以断流大部分指的是在贲门胃底区域的探到血管源头后进行组织胶注射。
ESVD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1)术后应绝对卧床休息24~72小时,切勿过早进行活动,避免再度出血。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神志以及有无恶心、呕吐、便血以及大便的颜色和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3)根据患者病情术后禁食禁水24~72 小时,之后进行冷流质饮食3天,半流质饮食2周,少量多餐,应以高热量、高优质蛋白、易于消化的食物,同时细嚼慢咽,避免粗糙、刺激、难消化的食物。肝性脑病患者应严格限制蛋白摄入。
(4)对于首次内镜下治疗者,应间隔1-2月复查胃镜,如静脉曲张未完全根除者,可行第2、3次序贯治疗,直至食管胃静脉曲张基本或完全消失。此后可以每半年或一年复诊一次。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