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健康四川•大美医者”陈跃:医疗“核武器”专家

人物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2-08-21

8月19日晚,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四川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承办的第四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现场交流活动在四川广播电视台首播,并由四川观察APP等同步进行网络直播。

获得第四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荣誉称号的20名医务工作者,在活动现场接受了颁奖,作为全省86万多名卫生健康工作者的先进代表,他们以医者仁爱之心,点亮生命之光。

nEO_IMG_2.jpg

nEO_IMG_1.jpg

西南医大附院核医学科主任陈跃

获得第四届“大美医者·大医精诚”称号

nEO_IMG_3.jpg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他的优秀事迹吧

    

nEO_IMG_4.jpg

高精尖初登舞台,遭遇窘境,他毫不退缩,内心笃定,暗暗立志要“有所作为”。

30年来,他一往无前,成为优秀的团队领导者,让“冷门”学科跻身国内领先行列。

30年来,他攻坚克难,给癌症患者带去希望,突破放射性药物只能依靠进口的“卡脖子”问题,让成千上万的患者不用出国、不用高昂的医疗费用,便可重拾健康。

nEO_IMG_5.jpg

提及“核武器”,首先闪现在大家脑海里的,是用于军事领域的原子弹、氢弹。但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核武器”却是用来祛除病痛、救死扶伤的一剂“良药”,深耕核医学领域30年的陈跃则是研造“核武器”的核心人物。在他的带领下,该院核医学科从曾经的“豆芽”学科发展为国内一流学科。2021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居全球核医学研究最活跃的机构第三名,陈跃为全球核医学研究最活跃学者第二名。

nEO_IMG_6.jpg

不惧窘境

他带领团队一往无前

“通俗地讲,核医学具有发现病灶和治疗病灶两个方面的作用。没病时用于检查诊断,几乎所有的肿瘤在它面前都无所遁形;同时也可以用于疾病治疗。”陈跃说,核医学就是利用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然而,回想起医院核医学科起步之初的艰辛,陈跃深有感触。

1974年,泸州医学院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前身)新建同位素室,标志着该院核医学科起步。然而,这个新兴的医学高端领域,却面临设备奇缺和人才匮乏的窘境,因长期“门前冷落车马稀”,科室经营惨淡,许多医生选择另谋他路。

“既来之,则安之”。1992年,陈跃跨进“核医学专科”大门,便暗暗立志“不怕冷落,一定要在核医学科有所作为!”本科毕业的他,深感学习的重要性,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学习,1996年考上华西医科大学研究生。1999年陈跃硕士毕业,回到医院挑起科室主任的重担。

“要做就做到最好!”一个新战场开启,陈跃挽起衣袖,一边申请购置仪器,一边引进人才,领队外出交流取经,每一个举动都得到医院领导“大开绿灯”。为什么陈跃乐此不疲?源于心中一个“小九九”:希望借助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平台,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实现“建国际一流的核医学科”目标。

“我们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5岁,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陈跃作为“领头羊”,努力在科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自身进步和能力提高方面,调动大家积极性。一是催促科室医生设定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定位,努力达到期望的水平;二是让科室下面几个分组相互比较,在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环境中,不断提升整体水平。

2011年,陈跃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常青藤联盟大学)访问,赴美的半年中,他每天都泡在核医学诊疗室钻研,珍惜每分每秒的学习机会。陈跃发现,许多仪器设备、药物、治疗方式以前根本没见过,专家们的严谨态度更是让人震撼。返回医院后,陈跃一面申请各种先进的设备,一面编撰各种规范、指南,要求科室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很快,科室的整体实力再次上了一个台阶,一些治疗方法在全国范围也是独一无二。

nEO_IMG_7.jpg

注重转化

他为癌症患者带来希望

“悬壶济世,扬其真谛。核医学科,堪称医神。兵不血刃,病魔就擒。药无苦口,安康在手。益了他人,忘了自己。甘冒辐射,愿做牺牲。”这是一位76岁的老人,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接受碘131(131I)放射治疗痊愈后,对陈跃写下的赞美之词。

除患者病痛,并非易事。而陈跃,硬是在一片荆棘丛生的无人区,走出了一条成功路。2015年,西南医科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共同签署了“核医学研发转化中心组建与合作协议”,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77Lu标记药物临床应用。2019年,核医学科获批四川省核医学创新转化平台,这意味着省内开展核医药方面的合作,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为首选单位。

开展TBM精准靶向治疗骨转移瘤、锕-225和镥-177治疗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瘤等,大大提高了四川在诊疗一体化新技术临床转化的创新能力与地位。随即,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患者闻讯到泸就诊,也吸引了全国各地医学界人士到泸学习交流。

2021年,一名患有前列腺癌的成都患者再次到泸州治疗随访。在2020年以前,该患者在印度接受核素治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他无法去国外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又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令他非常痛苦。了解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可以用核素治疗后,便到院接受治疗,现在生活质量很好,如获新生。

“用核素治疗前列腺癌这项技术,是国际上才开展了两三年的新技术。”陈跃介绍,此前,国内很多患者只能到国外接受治疗,一次至少需要10多万元的费用,现在国内有了这项技术,患者只需花费不到一半的费用就能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

nEO_IMG_8.jpg

展望未来

全面破解进口“卡脖子”问题

当前,放射性药物在肿瘤精准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年来批准了多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放射性药物,目前还没有在中国上市。而我国放射性药物与欧美比较,种类少,多为仿制药,几乎没有创新的放射性药物。医用同位素也严重依赖进口,仍然面临着“卡脖子”问题。

2021年,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医用同位素(2021-2035年)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加大放射性新药研发力度,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放射性新药。针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开展具有精准靶向性的放射性新药研发”。同年10月,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牵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单位联合申报组建的“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任务在于“提高核医学精准诊断和治疗水平,大幅度提升我国核医学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021年,陈跃团队成功研发了两种骨转移瘤精准靶向诊断与治疗的放射性新药:68Ga-TBM-001用于分子影像早期诊断、177Lu-TBM-001用于精准靶向治疗,显像诊断效果理想,已经在治疗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骨转移中取得理想疗效。

今年1月13日,西南医科大学核医学研究所成立,陈跃任所长。“核医学研究所以临床医疗为基础,实现从临床科研转化、新药申请、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力图实现放药及设备国产化,解决放药长期供应不足、靶向药物依赖进口、无法普及国内患者的重大健康问题。”陈跃说,研究所的成立,是该院核医学科新的里程碑,也是新的挑战。

立足实际、面向未来。陈跃表示,目前,他带领团队正致力开展钇[90Y]树脂微球注射液放射性肝段切除介入手术,将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肝脏肿瘤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模式和生命的希望。未来,团队还会继续加大科技创新,使更多放射性核素治疗新药物、新技术应用于临床,造福人民,全面破解进口“卡脖子”问题,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作出更大贡献。(来源:西南医大附院)

编辑:邱果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