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7-05
时而化身为“装修工”,在手术台上抡大锤、拉大锯,孔武有力;时而化身为“妙裁缝”,飞针走线吻合微细血管,心灵手巧。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主任、骨科副主任李忠教授,便是这样一位能粗能细的“能工巧匠”。
从小城青年到骨科专家
李忠出生于边陲小城—泸州市叙永县,自小因当地优质医疗资源稀缺,交通不便,深感百姓求医艰难,便萌生了“学医从医、治病救人”的念头。
后来,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李忠终于考上梦寐以求的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94年本科毕业后留校工作,后又脱产攻读完骨科学硕士、博士,并多次到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际著名医院交流学习,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从事骨科医教研工作31年,李忠对髋膝及肩关节置换、保髋及保膝治疗、关节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髌骨与肩关节复发性脱位等运动损伤、关节肿痛及关节活动障碍和骨折、关节镜微创治疗运动损伤等骨关节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快速功能康复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对骨关节科复杂、疑难病症及急、重症病例有丰富的处理经验,对运动损伤、骨关节损伤修复与重建的基础与临床有深入研究。31年来,李忠开展手术累计超万台,以仁心仁术为无数患者解除困扰多年顽疾,让他们重燃生活的希望。
10多年前,马女士(家住北京市平谷区)的母亲因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10年,偶然间听说李忠的技术好,慕名而来做了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恢复良好。2023年10月,马女士也受双膝疼痛困扰,在母亲的极力推荐下不远千里来到泸州,寻找曾为母亲解决病痛的李忠,经检查后诊断为膝盖骨关节炎,李忠团队先后两次为其进行了右膝和左膝的单髁置换术。
如今60余岁的马女士和90余岁的母亲行走自如,不再饱受疼痛困扰,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于是,马女士一家人带着浓浓的情谊,从北京飞往泸州,为李忠及医护团队送来一面锦旗表示感谢。马女士母女俩跨越10多年的治疗史,不仅体现了李忠及其团队精湛医术,更是医患之间相互信任和深厚情谊的写照。
如此病例不胜枚举!多年来,李忠与很多患者都如朋友般,保持着长期的联系,有些患者甚至可以直呼他的姓名,亲密关系不言而喻。
引入“高科技”,拿捏“硬骨头”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人工智能在骨科领域的发展应用方兴未艾。李忠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带领团队开展了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3D打印技术、AI术前规划等一系列优质前沿新技术,让关节外科手术朝着精细化、个体化、微创化的方向高速发展。
以3D打印技术为例,科室已将该技术广泛运用于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腕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置换等临床治疗上,其中95%以上患者的生活质量、运动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患者坏死的骨头或者发生肿瘤的骨头如果要手术重建,过去主要依靠成品人工假体植入,但成品人工假体有固定的大小形状规格,因每位患者病情不同,切除的骨头大小、形状、位置均不同,特别是一些复杂的骨肿瘤或骨再植手术,需要重建的骨骼可能为不规则形状,普通成品假体难以准确匹配,现在利用3D打印技术‘私人定制’骨骼,不仅能实现骨骼‘哪里坏了切哪里’,还可以精准修复‘哪里缺了补哪里’。我们通过在3D打印的个性化假体上的生物涂层,可实现假体与周边人体组织的快速紧密融合,帮助患者尽早进行活动,在治疗骨骼疾病的同时,也有利于更快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辽宁的陈女士患20多年的双侧踝关节炎+双侧距骨坏死,尤其左侧踝关节疼痛明显,卧床2年多,专程坐飞机千里迢迢赶到泸州,向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求助。在李忠的指导下,由团队为其实施3D打印全距骨个性化定制假体+3D打印截骨模板辅助人工踝关节置换术后,困扰患者已久的左踝关节疼痛彻底消除,恢复正常行走和活动。
2019年至今,已有全国各地几十名复杂疑难或感染复发等患者慕名而来,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骨骼重建后,不仅为他们解决了棘手的骨骼问题,还重新实现了站起来、走起来、跳起来、跑起来!
“只有提升技术,不断引入先进的治疗手段,才能让更多患者受益!”李忠表示,由科室牵线,西南医科大学与相关公司共建的“智能医疗——增材制造联合研发及应用转化平台”,将深度融合临床医学与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通过整合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和先进制造技术,推动从研发到临床应用的快速转化,满足个性化医疗需求。为此,科室已储备好几名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准备在高科技助力医疗的道路上大展拳脚。
身兼数职,唯医者初心不改
经过60余年的发展,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不仅发展成为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较大的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骨关节专科诊疗中心,也是骨科专业人才培育的摇篮。
作为科室负责人的李忠不仅是一名出色的骨科医生,也是一名辛勤的园丁,一生育人无数,已培养出硕士研究生20多名,今年培养的西南医科大学骨科学博士点首批唯一一名博士研究生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并留任科室工作,还有10多名正在培养中的博士研究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李忠看来,一家独大不算真正的强大,只有本地区骨科诊疗水平整体提高,才能惠及更多百姓。
医院作为北京积水潭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保膝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四川省内仅2家),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足踝外科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专科医联体常务理事单位,凭借自身影响力,进一步上下联动,于2022年起牵头组建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建+骨科专病联盟,目前已有川南及周边地区70余家医疗单位加入。3年间,已在川滇黔渝各地开展义诊、巡讲近50场,多次组织运动医学大会、巴蜀国际骨科会议等,通过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等方式,将优质的医师资源、科学的运动医学知识送到基层,送到群众身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整个西南地区骨科事业的发展。
在一次到贵州下基层活动中,一名当地农村老人紧紧握住李忠的手热泪盈眶。原来,10多年前因其小腿发生骨感染、外露,在当地久治不愈,后来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李忠为其治疗后恢复效果良好,便感恩于心。于是在10多年后,当其无意间打听到李忠要来当地开展活动时,便特意前来当面致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周边一些医疗资源比较薄弱的地区,如云南威信,科室开展了长期的帮扶工作,一方面安排当地医务人员定期到科室来进行培训、学习,另一方面也派出科室得力的中青年骨干,深入当地医疗机构进行业务指导,采取固定坐诊、指导教学查房、手术等方式,多途经提升当地医疗质量和诊疗水平。在科室的全力帮扶下,当地骨科诊疗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突破性的开展了很多以前不能胜任的手术,如高龄患者骨折手术、关节微创手术、关节镜手术、严重的关节畸形矫正手术等四级手术或微创手术,为当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变“输血”为“造血”。
近年来,在李忠的带领下,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科室年门诊量超10万人次,增幅达30%~40%;年手术量超万台,4级手术占比近50%;外地患者占比达40%以上,科室影响力及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
同时,学科在片区内专业排名及声誉稳居前列,近几年连续位列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前80名,全省三级医疗机构骨科住院医疗服务DRGs综合绩效评价排名第二,复旦版《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运动医学专科西南地区第四。
从事医教研工作31年,从一名业务过硬的骨科医生到成为骨关节外科天团带头人,李忠的身份在不断变化,不变的是他“全心全意守护百姓健康”的医者初心。
(信息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