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乡导”扎根乡土:他用创新点燃乡村舞台的璀璨灯火

人物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7-01

  在川南的泸州市古蔺县的青山绿水间,一位文化传播者正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乡土情怀,将乡村文化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他,就是古蔺人扶乾。

  作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表彰的“四川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多年来,扶乾及其团队深耕乡村文化沃土,他们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特色文旅活动为笔,绘就出了一幅幅“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从潭酒集团全国500余场古蔺酱酒文化推广活动,到赤水河畔的生态杨梅季和皇华镇的“一赛一节”,从大寨苗族乡、马嘶苗族乡的苗族踩山节、茶文化周,到双沙菜花文化旅游开放月、大村村游节、石宝高山羊肉节、丹桂的DBA篮球赛、农民丰收节......扶乾带领团队不断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让古老乡村焕发时代光彩,为“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和“酱心古蔺·得意之城”文旅品牌注入了鲜活的乡村实践力量。

扶1.png

扶2.png

扶3.png

  在川黔交界的赤水河畔,每年夏季举办的“赤水河生态杨梅季”已成为当地一张闪亮的文旅名片。古蔺县茅溪镇赤水河生态杨梅季已成功举办了十届,而扶乾及其团队就参与策划和执行了八届。每一届,扶乾和伙伴们都以敏锐的文化嗅觉和创新的活动设计,将原本普通的杨梅采摘活动升级为融合生态、文化、旅游、消费于一体的综合性节庆品牌,使“消夏打卡茅溪”逐渐成为赤水沿岸群众的生活方式。

扶4.png

扶5.png

  扶乾深谙“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这一理念,在策划杨梅季活动时,他特别注重挖掘赤水河沿岸深厚的红色文化、生态文化、酱酒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通过设置“杨梅林海寻宝”“酱酒嘉年华”“追忆四渡赤水荣光”等特色环节,让游客在品尝鲜美杨梅的同时,也能深度体验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这种“以果为媒、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不仅带动了当地杨梅产业的提质增效,更促进了农旅融合发展,实现了“一个节庆带动一方经济”的目标。

扶6.png

扶7.png

扶8.png

  扶乾及其团队坚持突出乡土文化创新,2024年,他带领团队承接了古蔺县皇华镇“一赛一节”(古蔺县中东部乡镇篮球联赛暨皇华镇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的策划执行工作。面对这一全新挑战,扶乾没有简单复制城市或他处的活动模式,而是带领团队深入皇华镇调研,走访当地群众、乡贤和文化传承人,挖掘出“禾美皇华”作为“蔺州粮仓”的农耕文化底蕴和多元共生的乡村特色。

扶9.png

扶10.png

  在活动设计中,扶乾创造性地将传统篮球赛事与乡村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策划了“篮球联赛+乡村文艺演出+农副产品展+摄影展+露天音乐会+垂钓赛+九宫格打卡游”等八大系列活动,形成了“体育引流、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产业增收”的良性循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巧妙利用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设计了“云游马洱山·追寻稻花香·打卡玉皇道”乡村旅游体验活动,将万亩茶园、十里稻花、茶马古道等特色景观转化为游客可参与、可体验的文旅产品。

扶11.png

  活动期间,皇华镇及周边乡镇吸引了5万余群众和游客前来游玩打卡,线上观看篮球比赛直播的观众更是超过50万人次。当地农副产品销售火爆,餐饮、住宿业收入显著增长,实现了“以赛营镇、以赛聚力、以赛兴业、以赛惠民”的宗旨目标。皇华镇领导高度评价此次活动:“‘一赛一节’已成为我镇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经典案例,为擦亮‘禾美皇华·蔺州粮仓’品牌提供了强大力量。”

扶12.png

扶13.png

扶14.png

  扶乾的文化实践不仅限于节庆活动。在四川乡村文化振兴的版图上,扶乾的名字与一系列鲜活的文化实践紧密相连。这位扎根川南大地的文化能人,用十多年的坚守与创新,将乡土文化从田间地头推向更广阔的舞台,其探索早已超越单一的节庆活动范畴,形成了一条多元立体的文化赋能路径。

扶15.png

扶16.png

  从旋律到土地,让乡音穿透山海。音乐是扶乾叩响乡土文化的第一把钥匙。多年来,他牵头制作发行了《我的家乡石宝寨》《走吧走吧去皇华》《宝佤山的等待》等一系列原创歌曲,用悠扬旋律勾勒家乡的山水人文。从歌颂石宝寨的古朴风情,到描绘皇华镇的田园意趣,再到吟唱宝佤山的民族记忆,这些作品以方言与乡音为媒,让藏在深闺的乡村故事随音符流淌。此外,《蔺州好儿郎》《红色石宝》等歌曲更融入红色基因与地域精神,《丹桂DBA篮球之约》则将体育活力与乡土情怀结合,让乡村文化在旋律中焕发多元魅力。

扶17.png

扶18.png

  从仪式到舞台:让传统活在当下。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扶乾始终注重对传统仪式的保护与活化。他深度参与大寨宝佤踩山节传统祭花杆仪式的复现与推广,让这项承载着少数民族文化记忆的古老礼仪重新焕发生机;在马嘶茶文化周中,他主导策划的“开山祭茶”活动,将当地延续数百年的种茶、制茶传统转化为沉浸式文化体验,让游客在袅袅茶香中触摸茶马古道的历史余温。

扶19.png

扶20.png

  不仅如此,他还跨界投身节目编导,《我为家乡做代言》让村民成为乡土文化的主角,《红色石宝》则通过舞台艺术再现革命岁月,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乡村绽放光芒。双沙洞穴音乐会的举办,更将自然奇观与音乐艺术巧妙融合,为乡村文化注入时尚气息。

扶21.png

扶22.png

  从本土到全国:让川味走向远方。扶乾的文化实践从未局限于地域边界。早在2014年,他便带领潭酒推广团队走出四川,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500余场酱酒文化推广活动,将川南酱酒的酿造技艺与酒文化故事带向大江南北。而作为协办方参与四川省首届“画里乡村”活动,更让他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展现四川乡村的生态之美与文化之韵,为乡村文化“走出去”搭建了坚实桥梁。

扶23.png

扶24.png

  从音符到仪式,从本土到全国,扶乾的每一步实践都紧扣“活化乡土、赋能乡村”的初心。在他的推动下,四川乡村的文化肌理愈发清晰,那些曾被忽略的乡土记忆,正成为乡村振兴中最动人的底色。

扶25.png

扶26.png

  扶乾的文化实践充分证明,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只有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让古老乡村焕发时代活力,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正如他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乡村不是文化的荒漠,而是蕴藏着丰富宝藏的沃土。我们的责任就是发现这些宝藏,并以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文化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扶27.png

  经过多年来的深入实践和创新发展,扶乾带领的晨曦文化传媒逐渐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跨界融合路径,这种被当地称为“晨曦模式”的实践,核心在于打破行业壁垒,将文化创意与农业、体育、教育、康养等多领域深度融合,创造出“1+1>2”的协同效应。“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有机的化学反应。”扶乾常常这样告诫团队。在策划2024年皇华镇“一赛一节”时,他将这一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活动以篮球比赛为核心吸引力,围绕“体育+”延伸出丰富多元的体验场景:在马洱山世外茶源景区设立分会场,同步直播赛事并举办“露天音乐会”“啤酒狂欢节”“高山烧烤节”“苗家风情节”及非遗茶艺表演、古蔺大二争霸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活动;在玉皇道农游园组织垂钓比赛;在全镇范围设计“寻美皇华”九宫格打卡游,引导游客深度探索皇华的茶园、稻田、特色村落等景观。这种多维度的场景营造,使“一赛一节”超越了普通体育赛事,成为展示皇华镇“禾美”形象的立体窗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设计的社交媒体互动营销方案——通过微信、抖音集赞兑换奖品的机制,极大地提升了活动的网络曝光度和参与度。

  数据显示,活动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的阅读量超过千万,有效放大了“禾美皇华”品牌的影响力。更值得欣喜是中国篮球巨星巴特尔亲临开幕式现场并于当地群众互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经济日报、农民日报、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泸州日报、川江都市报等48家中央、省市县主流媒体纷纷予以宣传报道,刊发(播)各种各类新闻稿件80余篇(件),泸州日报、川江都市报多次整版(连版)聚焦本次活动,“禾美皇华·蔺州粮仓”文旅IP深受各方高度关注,并在后续皇华镇承办的古蔺县农民丰收节活动中大放异彩,再次深受中央、省市县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宣传报道,并登上四川画报的封面成为永恒的经典。

扶28.png

扶29.png

  如果说扎根农村挖掘本土文化,全力打造乡村大舞台时代精品是扶乾及其团队的不懈追求,是他们深植乡土的初心所向,那么,扶乾及其团队坚持吃苦敬业、守正创新,则是让沉睡的乡土文化苏醒并焕发时代生机的密钥——他们既守护着赤水河红色记忆、苗族踩山节等文化根脉的本真,又以“杨梅仙子评选“露天音乐会”等新潮形式为传统注入活力,让老手艺遇见新观众,让旧故事焕发新共鸣;而发扬工匠精神精雕细琢,则是使乡村品牌从“地域符号”成长为 “流量IP”的匠艺所在——从皇华镇“九宫格打卡游”对稻田“禾美皇华·蔺州粮仓”、马洱山等景观的场景化设计,到杨梅季“酱酒嘉年华” 对产业资源的精准嫁接,再到社交媒体互动营销对传播路径的精心打磨,每一个环节都凝结着对“乡土价值最大化” 的反复推敲,最终让“清凉茅溪·酱酒源地”“禾美皇华·蔺州粮仓”等品牌既带着泥土的芬芳,又闪耀着市场的光芒。正是这份“守土有责”的担当与“破局有方”的智慧,让扶乾及其团队在乡村文化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他们用一场场活动激活乡村的“文化细胞”,用一个个品牌串联起“产业经脉”,更用一次次创新点燃了乡村自信的“精神火炬”。

  从赤水河畔的杨梅香到马洱山巅的茶香韵,从篮球赛场的呐喊声到非遗展演的惊叹语,扶乾和晨曦文化团队书写的,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成长故事,更是新时代乡村文化与产业共生共荣的生动样本。这份扎根乡土的坚守、拥抱创新的勇气,终将让更多乡村在文化的滋养下,绽放出更璀璨的时代光彩,让“乡愁”不仅是记忆里的风景,更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的幸福生活。

扶30.png

  扶乾和晨曦文化团队深耕不辍的坚守与开拓进取的智慧,不仅激活了乡村的文化基因,更让文化成为撬动产业发展、凝聚乡村力量的坚实支点,也为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生动的注脚。未来,坚信他们必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打造出更多精彩的文化盛宴,奏响乡村文化的时代强音。(完)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