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5-16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产业发展是推动农民致富增收的治本之策。近几年来,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大石村立足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企带动开发残次林和荒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枳壳、佛手等中药材种植,并采取“立体套种”、循环轮作等方式,在枳壳和佛手地头套种车前草,形成以中药材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群众增收致富开出了“良方”。
村民在套种的枳壳地头收割车前草
5月15日,笔者来到合面镇大石村的1000亩枳壳种植基地,部分刚刚栽完秧苗的村民们或背着垫了塑料膜的背篼,或拉着塑料盆,手持镰刀在娴熟地收割着车前草,一派繁忙景象。正在指导村民科学收割车前草的村党总支书记许洪科高兴地说:“以前村民在秧苗栽插后大都闲了下来,现在引进公司发展枳壳种植并在地头套种车前草后,这两年村民栽秧后空闲的时间少了,靠着收割车前草每天有100元的收入,尝到了在家门口增收的‘甜头’,农闲如今变农忙了。”
车前草颗粒饱满
大石村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土地贫瘠,尤其是全村逾千亩的残次林地,此前几乎都没有产出。如何带领群众拓宽增收渠道,成为大石村两委干部近几年来一直思考的头等大事。
机会来了。2022年,以中药材种植、加工、收购、销售于一体的泸州昊柏农业有限公司来到大石村承包600多亩荒山发展枳壳种植后,大石村两委瞅准这一机遇,及时引导村民背靠公司,集中对残次林地和荒坡进行改造,因地制宜种植短期增收、长远致富的中药材产业,并与公司签约订单种植枳壳中药材300多亩。目前,在公司的带动下,全村枳壳等实际种植面积达到900多亩,成为该村最大的特色富民产业。
许洪科介绍套种的车前草颗粒饱满
2023年,针对枳壳投产初见效益需要三年时间这一空档期,为增加土地收入,实现“以短养长”,村民们在公司的带动指导下,利用枳壳树行距空地套种车前草。虽然是套种,但由于有公司技术人员指导,村民精管细作,套种的车前草籽亩产量平均达100斤,按公司签约每斤最低15元的收购价,亩均收入达到了1500元。而今年,仅大石村村民在300多亩枳壳地头套种的车前草,就可实现增收近5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大石村中药材产业发展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经济收益,更为他们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70岁的村民夏学彬便是受益者之一。他告诉笔者,现在自己每天在家门口就能挣到100元,收割车前草既轻松又方便。像夏学彬一样靠着在家门口收割车前草的老人和妇女超过了100人,这一季下来,他们人均都有800元。
“接下来,大石村将依托公司和优良的生态环境、适宜的气候、土壤条件等,通过争取上级政府的资金、技术、政策扶持,鼓励更多农户开垦荒坡荒地种植中药材,并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推动特色中药材种植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让更多农户尝到中药材种植的甜头,真正让药材变‘药财’。”许洪科自信满满地道出他的规划。(周超文 赵宇 文/图)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