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5-15
清晨的阳光,洒在美地苑小区公示栏上,居民张阿姨取快递时惊喜发现,墙上新张贴的《公共收益公示表》正泛着油墨清香。这份包含快递代收等1万余元的公共收益的公示单,记录着社区纪委历时20天的温暖守护。
巡察微观察:监控室里的"快递江湖"
4月25日的一次日常巡察,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康华苑社区纪委在美地苑小区快递架前驻足。这个由监控室改建的菜鸟驿站,日均吞吐快递80余件,却始终未被纳入小区公共收益范畴。"虽然没向业主收费,但每件快递收取快递员3毛钱。"快递员随口的一句话,让社区纪检干部觉察到异常。
调取物管账册发现,这项持续一年半的经营行为累计产生收益8000余元。面对社区纪委的询问,物管经理赵国蓉振振有词:"我们帮业主免费保管快递,收取快递公司的服务费属于经营所得。"这种认知错位折射出基层治理中普遍存在的公共收益界定模糊问题。
法理情交融:让阳光照进认知盲区
"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五十四条,利用业主共用场所产生的收益应属于全体业主。"社区纪委三登物业办公室。他们用"算盘工作法"逐项拆解:监控室属公共区域,而快递代收本质是利用公共资源进行经营。
面对物业公司的抵触情绪,纪检干部化身"政策翻译官"。《民法典》第282条就公共收益分配有明确规定,赵经理终于松口:"原来我们一直误解了法律边界。"
破冰见月明:透明账本背后的治理升级
这场"三毛钱革命"引发的连锁效应远超预期。在纪委监督下,物业不仅公示了快递驿站的收益,还将电梯广告收益也公示了出来,更建立了"季度晒账"长效机制。物管先将收入单独存放,以后使用的时候召开业主大会进行讨论。如今,小区公告栏里的"公共收益明白墙"成为最热门的驻足点,连92岁的张巽功大爷都戴着老花镜认真比对数字。
"以前总觉得公共收益是笔糊涂账,现在连几毛钱都明明白白。"张阿姨的话道出了居民心声。社区纪委趁热打铁,推动辖区7个小区开展公共收益专项整治,清退违规占用场地2处,累计追回公共收益2万余元。
这场由快递驿站引发的"透明革命",恰是新时代基层监督的生动注脚。社区纪委以"婆婆嘴、豆腐心、兔子腿"的工作韧劲,在方寸之间守护民生福祉,用法治阳光驱散认知迷雾,让每一分集体收益都化作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当清风正气吹遍社区每个角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画卷正悄然展开。(谢琴)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