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7-06
7月4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公布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结果,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作为主要依托单位建设的核医学诊疗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代谢性血管疾病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凭借扎实的科研积淀、突出的成果转化能力和清晰的学科规划,顺利通过优化重整认定。这标志着医院在省级科研平台建设中取得阶段性突破,为推动区域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注入新动能。
核医学诊疗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打造全产业链创新闭环
核医学诊疗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前身为“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原依托单位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自2017年实验室获批建设以来,持续深耕核医学领域研究。2025年,为顺应核医学诊疗一体化发展趋势,医院牵头实施实验室系统性重整,新增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共建单位。
此次重整不仅调整了实验室定位,从基础研究向应用基础研究类转变,更对研究方向进行全面升级,聚焦于医用同位素国产化生产技术攻关、放射性药物研发及临床转化研究、核医学精准诊疗技术与应用突破三大领域。在实验室布局上,形成了一条从核素生产、核药研发、临床转化直至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条,实现了核医疗研究方向的精准聚焦与闭环发展,为推动核医学诊疗的持续创新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同时,实验室着力推动核药研制领域的创新与突破,加速新型核药的临床转化应用。通过打造特色鲜明的核医学诊疗创新与转化应用研究基地,该实验室将充分发挥核医学高地的辐射引领作用,为 “健康中国” 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代谢性血管疾病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构建全病程研究体系
2022年获批建设的代谢性血管疾病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在医院的统筹建设下,已初步形成了以代谢性血管疾病研究为核心,融合临床队列、基础实验与应用转化的高水平研究队伍和创新平台。
此次重整中,实验室联合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对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三高"致病机制,开展糖脂代谢异常(上游)与血管损伤(下游)的跨学科整合研究,构建独具特色覆盖疾病发生发展全病程的研究体系。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形成1+1+1>3的合力攻关,为代谢性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解决方案。
未来实验室将围绕代谢调控与血管保护核心技术,重点探索新型临床干预靶点和治疗方案,推动新药物和新产品的研发与转化,构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临床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力争使实验室成为我国代谢性血管疾病研究的创新高地。
四川省自2023年启动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工程,通过"激励提升、整改整合、撤销新建"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两家重点实验室的成功重组,是对西南医大附院长期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战略的肯定,为全省科研平台的"医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借鉴范例,也标志着医院在服务国家健康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迈出坚实步伐。
医院将以此次为契机,持续加大科研投入,进一步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育,拓展与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着力提升重大疾病诊疗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深化“临床-科研-产业”协同创新机制,加速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为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信息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