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关注】今天开始,泸州人“祛湿”这样做!

百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4-20

泸州地处四川盆地,长江与沱江交汇处,常年湿度高,尤其谷雨前后阴雨连绵,空气中“湿气”加重。中医认为,“外湿引动内湿”,泸州人更容易出现乏力、关节酸重、皮肤湿疹等问题。结合本地气候特点,这份“祛湿攻略”更实用。

1.jpg

冯文战

副教授

全科医学科·VIP病房·中医经典病房主任

2.jpg

擅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中医药诊治。

泸州湿气为啥这么“猛”?

1.地理与气候的双重夹击

湿度常年80%以上:江河水汽+盆地地形,湿气难以散出。

谷雨阴雨+温差大:忽冷忽热削弱人体阳气,湿邪更易入侵。

3.jpg

2.本地生活习惯影响

重油重辣:火锅、烧烤虽能发汗,但过量易生湿热(尤其搭配啤酒冷饮)。

泡菜、腊肉高盐:加重脾胃负担,影响水湿代谢。

泸州人祛湿重点:内外兼顾

内调篇】饮食“祛湿+护脾”

1.多吃本地应季食材:

折耳根(鱼腥草):清热利湿,凉拌或煮水(适合湿热体质)。

赤小豆+薏米:煮粥时加3片陈皮,中和薏米寒性(泸州湿气多夹寒)。

嫩蚕豆:健脾利水,谷雨时令菜(消化不良者适量)。

4.jpg

2.避免“生湿陷阱”

冰啤酒+冷串串:冷热交替最伤脾胃阳气。

糯米类小吃(如猪儿粑、黄粑):黏腻难消化,助长湿滞。

过度辛辣:适量辣椒可以通过发汗祛湿,但红油火锅+冰饮=湿热加倍。

5.jpg

【外防篇】家居防潮+生活细节

1.拒绝“湿气入屋”

雨天紧闭门窗:尤其早晚湿度高峰时段,可用空调除湿模式。

衣柜放竹炭包:泸州梅雨季衣物易发霉,竹炭吸湿防蛀。

地板拖把拧干擦:避免水汽滞留,墙角撒生石灰粉(除湿防虫)。

6.jpg

2.穿衣“三不要”

不要穿未干透的衣物(尤其内衣),可用烘干机或吹风机吹干。

不要露腰、露脚踝(后腰命门穴、脚踝三阴交易受寒湿)。

雨天外出穿防水鞋,避免蹚水(寒湿从脚起)。

7.jpg

【运动篇】

泸州湿气重,人易犯懒,但越不动湿气越重。运动后汗出,不能受凉。中医认为受凉后毛孔闭塞,导致汗水出不来在体内形成湿气。

推荐运动:

室内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招式,促气机升降。

爬爬忠山,走走张坝步道:晴天适度出汗,避开雨天湿滑。

拍打腘窝:每天拍打50下,疏通膀胱经(排水湿要道)。

8.jpg

禁忌:

避免夜跑(夜间湿气重,加上运动时,毛孔打开,汗水、湿气容易侵入),可改在清晨或下午。运动后及时擦干汗,勿直接吹空调。

三、泸州人祛湿“对症调理”

1.湿热体质(常见于嗜辣、饮酒、熬夜者)

表现:口苦口臭、头面出油、长脓痘、小便黄。

对策:

喝车前草茶(新鲜车前草30克煮水,清热利尿)。

按揉曲池穴(肘横纹外侧端),泻湿热。

9.jpg

2.寒湿体质(常见于怕冷、水肿者)

表现:手脚冰凉、容易腹泻、舌苔白腻。

对策:

晨起喝生姜红糖水(生姜3片+红糖1块)。

艾灸足三里穴(膝下3寸),温阳化湿。

10.jpg

祛湿“土方法”科学版

1.花椒泡脚升级版:

花椒20粒+艾叶10克煮水泡脚,驱寒祛湿(高血压、孕妇慎用)。

11.jpg

2.藿香正气液妙用:

雨天受凉后腹胀、恶心,可口服1支(不含酒精型),解表化湿。

总结:泸州市民祛湿=饮食护脾+环境防潮+适度运动。谷雨时节坚持15天,告别“黏糊糊”的体感,轻松迎接夏天。

提醒:若湿疹反复、关节肿痛难缓解,建议到医院辨证调理,辨证用药更精准。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