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3-13
3月4日,叙永县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两处不可移动文物,填补了《明史》记载中关于江门峡疏浚通航这一段历史的实物史料空白。
纤夫居住所留下石床。供图:文旅叙永
《明史》记载:“永宁宣慰司言,所辖地有百九十滩,其八十余滩道梗不利。诏震疏治之。震至泸州按视,有支河通永宁,乃凿石削崖,令深广以通漕运。又辟陆路,作驿舍邮亭,驾桥立栈……”
在“四普”实地调查中,叙永县普查人员新发现江门曹公祠摩崖造像、江门峡航运遗迹两处不可移动文物。
江门曹公祠摩崖造像
摩崖造像主龛。供图:文旅叙永
位于江门镇江门社区峡江路321国道(小地名“大滩”),东距永宁河10米,南距尹斯礼家10米。建于明代,共有3龛6尊造像。
曹公祠条石。供图:文旅叙永
主龛上方有一通条石,上刻“曹公祠”三字,为楷体字体,四周有回字纹作为装饰。主龛内有主神2尊,供养人2尊。二龛内有造像2尊。三龛为摩崖石碑,因该龛面临永宁河,龛内文字因河流冲刷难以辨识,为记录曹震疏浚通航事迹的碑记。
江门峡航运遗迹
石绞盘遗迹。供图:文旅叙永
位于江门镇江门社区,南距曹公祠15米。现河道两岸留存有石绞盘以及船工休息所留下的崖洞等遗迹。其中,石绞盘磨心为方形,因年代久远,原磨心已毁损不存;崖洞内留有石床、手把窝、脚窝窝等生活痕迹。
此次新发现的上述两处文物,是江门峡疏浚通航历史的重要见证。
(来源:泸州融媒 泸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家平 通讯员 周凌萱)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