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打卡《走走停停》拍摄地,感受内江的诗与烟火

文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08-19

  前阵子在内江取景的《走走停停》让内江获得了全国观众的关注,剧中在内江老城区拍摄的场景处处都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今天,让我们跟着记者的镜头一起去探寻“老”内江的风土人情吧。

  在内江这座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的城市中,沱江剧院见证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沱江剧院也有着别样的情愫。

  时光倒流,回到曾经的那些夜晚,人们怀揣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期待,走进沱江剧院大门。他们在这里欣赏精彩绝伦的表演,或为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欢呼鼓掌,或在剧情的跌宕起伏中潸然泪下。

微信图片_20240819103223.png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微信图片_20240819103156.jpg

沱江剧院全貌

  沱江剧院不仅是艺术的殿堂,更是人们情感交流与心灵共鸣的空间,它见证了内江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也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变迁与成长。

  推开大门,走进厅内,站上舞台,文一植望着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

微信图片_20240819103229.jpg

拉开幕布

  今年56岁的文一植,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就一直在沱江剧院工作,干过票务,做过剧务……

  “沱江剧院是60年代建立起来的,总的座位是1440个,当初主要定位是全国的艺术演出和政府重要会议的场地之一。”如今已是内江市艺术交流发展中心副主任的文一植,一直都和沱江剧院紧密相连着。

  文一植介绍,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沱江剧院开始引入电影和大型剧目,普通市民也可以走进沱江剧院享受艺术的熏陶。一时间,沱江剧院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刻。

微信图片_20240819103244.jpg

排练厅内正在进行排练

  “近年来,因没有引进突出剧目,沱江剧院的经济效益出现下滑,剧院随之也变得有些冷清。”时代发展,人们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沱江剧院的辉煌也随之过去,剧院运转变得困难。

  这成为文一植的遗憾,但他也有期盼。他希望市民能享受文艺、重视文艺,让文艺“活”起来。

  如果说沱江剧院一台台“文化大餐”让群众乐享“精神盛宴”,那环绕在沱江剧院周边的,则是一片令人味蕾大开的美食天地。

  走出沱江剧院,当你沿着充满烟火气息的街道悠然漫步时,各种惹人垂涎的美食,使你不自觉的停下脚步,想要大快朵颐一番。

  “又来了啊!”

  “是啊,好久都没来了。”……

  张友林热情地招呼食客。十多年前,从单位下岗的张友林为了照顾家庭,在重庆学了半年火锅技术后,便在沱江剧院旁盘下一个店面,开了一家串串香店。

  从在单位上班到开串串店,张友林的人生经历了很大的转折。也许别人认为,在单位上班是更体面、更成功的事,但在张友林看来,成功还是失败,他自己心里有数。

  走进张友林的串串香店,大堂顶上挂着一把吊扇,四个鲜红的大灯笼,门口是素菜区,中间摆放着几张桌凳。再往里面走,就是“厨房”,两口大锅内,汤汁翻腾着,“厨师”正在忙着烫串串。

微信图片_20240819103249.jpg

张友林(左二)和同事正在忙碌着

  “老板,我打包带走。”廖女士是沱江剧院附近的住户,也是张友林店里面的常客。“他家的串串味道确实好,我都吃了好多年了。”廖女士称赞道。

  傍晚6点过,张友林店里的顾客渐渐多了起来。他和工作人员穿梭在店里,为顾客烫食物、拌蘸料,忙得不亦乐乎。

  “现在内江城区有了‘星光夜市’、金晚‘不夜城’等,我们的生意也不如从前,但依然会开下去。”张友林坚定地说,而这份坚定源于他对底料和食材的严格把控,他有信心留住食客的胃。

微信图片_20240819103254.jpg

享受美食

  距离张友林串串香店十米开外的路边,张燕和丈夫贺录智正在大排档摊位上忙碌着。

  菜板上,猪耳朵、猪肝、鸡翅、煮花生、毛豆……各种食物在灯光的映衬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正等待着食客们来享用。

  今年56岁的张燕是资中县太平镇人,在沱江剧院旁开大排档已经有20多年。她和丈夫起早贪黑地经营大排档,用无数个忙碌的夜晚支撑起全家人的生活。

微信图片_20240819103259.jpg

大排档摊主张燕正在摆放菜品

  “以前条件差,8角钱的盐和味精都买不起,我就去帮人学到了这个手艺,然后自己做生意。”如今,张燕的女儿大学毕业已经工作,她和丈夫的压力也小了许多,但不论大排档生意好坏,这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有繁花似锦,也会有一地鸡毛。重要的是,大步小步往前赶的时候,不要忘记走走停停,许多风景就在我们不留心的角落,比如文一植对文艺的坚守、张友林对食材的把控、张燕对生活的热爱。在普通生活里,我们也能感受炊烟和远方。

(来源:最内江 文稿:曾利军 李骁)

编辑:游江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