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20年后回到泸州忠山,“连心”这次的身份是……

万象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12-04

11月18日,当张连心再次回到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外科的那一刻,激动、喜悦、兴奋、亲切、忐忑……多种复杂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医院是她的第二个家,2004年4月,泸医附院(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为连体女婴张连子、张连心姐妹实施分离手术。此后每年,她与姐姐都会返回医院,在护士姐姐的陪伴下完成各项体检。

跨越20年之后,如今的她以实习护士的身份忙碌在西南医大附院小儿外科,真实上演了泸州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jpg

21年时光交错

从被牵手的患儿,到牵手患儿的护士

20年前,张连心的故事就从小儿外科开始。

那时,一对宜宾的年轻夫妇抱着一对腹部相连女婴四处奔走,面对昂贵的分离手术费,夫妻两被多家医院拒绝,几近绝望之际,《泸州晚报》(现更名为《川江都市报》)率先关注到这个家庭,第一时间报道他们家的遭遇。在报社记者的奔走努力下,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决定免费收治两姐妹。

2004年4月3日, 刘铭教授顶住压力在连体肚皮上首先开刀,整形外科郭力教授为单飞梦圆的两姐妹缝上了最后一针……对于那场轰动全国的6个小时四川省首例连体婴儿手术,当时仅有周岁的张连心自然毫无印象。

自她记事起,每年一次到忠山体检是姐妹俩的“必修课”,总有一束束医生关切的目光将她们笼罩,总有一双双护士姐姐温暖的手把内心的惊慌驱赶。渐渐地,一粒梦想的种子悄然在张连心的心里埋下,“长大后也要和他们一样。”

2022年,张连心成功考取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开始了她梦寐以求的护理专业求学之路。更巧的是,2024年7月完成理论学习后,随之便来到西南医大附院实习。

对于张连心来说,在神奇的循环中,自己她从被护士姐姐牵着手的小患者,变成了牵着小患者手的护士姐姐,有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

曾经的患儿回到科室实习,对于儿外科的医护人员而言,同样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在张连心上班的第三天,当科主任刘铭教授路过护士站时,一眼便认出了戴着口罩的张连心,二人相视一笑,“刘主任很关心我,详细询问了我实习的感受,我竟然忘了改口,还是喊他刘伯伯。”

梦想只实现了“一半”

先考证再升本,在护理之路上继续拼搏

自今年7月起,张连心已在妇科、口腔外科、风湿免疫科完成实习,等小儿外科的实习结束后,她还要去综合病房和重症监护室(ICU),总共轮转6个科室,每个科室实习6周时间。

2.jpg

刚开始实习时,张连心的心情是既激动又紧张,不过,她的白衣天使“初体验”并不美妙。

“在妇科实习时,我给一位患者抽血,因为经验不足,第一次没扎中血管,患者痛得叫出声来,要求换一位护士给他扎针。”张连心清楚记得,是老师王玉护士出面替她化解了“尴尬”,她告诉那位患者:“年轻护士总有一天要接班的,科室也要给年轻人锻炼的机会,希望您能多包容和理解。”

随后,王玉护士将自己多年的扎针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她,而妇科护士长谢玲玲在一旁鼓励道:“连心,你小的时候我还抱过你,时间好快。”

实习期间,尽心尽力帮助张连心成长的“引路人”有许多,风湿免疫科的颜吉玲护士就是其中一位,“她当时已经身怀宝宝,但仍然很细心、很耐心地教自己,测生命体征、病情观察、病历记录、配药打针,事无巨细地手把手教我。”张连心说,在颜老师“放手不放眼”的带领下,自己学到了太多太多,也很快适应了护理工作。

当转回“娘家”实习后,张连心发现小儿外科的护理老师们都相当的厉害,在安抚小朋友的同时一气呵成地完成扎针,“小朋友的血管很细,有的肉眼几乎看不见,很多时候又极其不配合,扎针完全靠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手感,简直太佩服她们了!”

经过勤加练习和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张连心也逐渐掌握了扎针的诀窍,一次在给两岁的患儿扎颈外静脉时,她顺利完成了“一针见血”。

就像当年照顾她的护士阿姨们一样,如今的张连心也细心地给患儿扎针、测体温、做雾化、护理口腔、清洗尿道……只要一有空,她就会跑到小儿外科病房,陪小朋友们聊天、画画,扮几个搞怪的表情包,每个人都看得出她对护理工作的热情。

“等实习结束后,我准备先考取护士职业资格证,然后备战‘专升本’的考试。”张连心明白,在通向护理职业的道路上,如今她的梦想只实现了一半,还需要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继续努力拼搏……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文/陈猛、汪帆 图/受访者本人)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