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0-06-24
2020年“品非遗·游泸州”非遗旅游线路考察采风活动系列报道(四)
编者按:
“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名言”为什么能风靡一时?因为它道出了无数人内心的憧憬与渴望:除了油盐酱醋吃喝拉撒,还有身心的自由、自我的放飞!
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原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整合成了“文化和旅游部”之后,不少网友调侃:文化+旅游,“诗和远方”终于完美走到了一起!小编以为,国家此举,无疑具有风向标的意义: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而且越来越紧密。
而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随着大众生活水平、文化水平、欣赏水平日益提高,通过旅游享受文化、收获文化、提高文化,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向往和选择;而通过文化吸引游客、打动游客、留住游客,则越来越成为景区景点、旅游业界的共识和追求。
那么,在现成的旅游资源里,特别是在跨省游、长途游被新冠疫情暂时“熔断”的当下,有没有一种旅游方式或载体,能够让文化与旅游、“诗和远方”完美结合?让广大游客无需长途奔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品质的文化之旅?近日,泸州市文化旅游部门的一项举措,为我们找到了答案。
今年6月13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7日-19日,泸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举办了2020年“品非遗·游泸州”非遗旅游线路考察采风活动,邀请了泸州旅游业界、摄影界、传媒界部分代表人士,沿着三条经典的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线路考察、采风。【相关报道:解密:泸县人为什么特别有精气神?——2020年“品非遗·游泸州”非遗旅游线路考察采风活动系列报道(一)http://www.chuannan.net/tushuo/7200.html;泸州唯二“双国宝”,除了老窖还有谁?——2020年“品非遗·游泸州”非遗旅游线路考察采风活动系列报道(二)http://www.chuannan.net/toutiao/7239.html;自己亲手包黄粑、做油纸伞、调制国窖1573,爽不爽?——2020年“品非遗·游泸州”非遗旅游线路考察采风活动系列报道(三)http://www.chuannan.net/toutiao/7270.html】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自古山灵水秀、人文荟萃,非遗文化是一颗璀璨的酒城明珠。据全国文旅资源普查统计,泸州市非遗资源438项(包括新发现133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省级51项、市级173项,这三类非遗项目总量位居川南榜首。
一路采风,一路体验……三天下来,采风团里不少见多识广、游过很多名山大川的“达人”“大咖”们,禁不住感叹连连:身临其境,用心品味,才知道泸州文化如此博大精深!足不出酒城,竟也能享受如此精彩惬意的泸州“非遗”之旅!
他们为什么会发出如此感叹?泸州“非遗”之旅究竟有怎样的魔力?川南在线与采风团一起,为你揭开这段非凡之旅的神秘面纱。
今天,我们为大家呈现第三条非遗之旅经典线路:泸州-两河吊洞砂锅技艺体验基地-古蔺苗族非遗体验基地。
吊洞砂锅惊众人 鬼斧神工大黑洞
6月19日,为期三天的“品非遗·游泸州”非遗旅游线路考察采风活动第三站,来到叙永县两河镇四川省非遗项目“吊洞手工砂锅”制作基地,以及古蔺县大黑洞风景区苗族歌舞体验基地。传统的吊洞手工砂锅技艺和产品令众人惊叹不已,而大黑洞的鬼斧神工更让采风活动组成员叹为观止。
手工砂锅惊艳众人
砂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炊具,它以独有的特质盛行于中华大地几千年,煲汤文火正是其烹饪的独特优点。但由于砂锅制作工艺繁琐,利润微薄,导致市场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保护与传承。在泸州市叙永县两河镇,吊洞“龚砂锅”的第七代传承人龚开贵依然坚守传统技艺,目前为川南地区手工制作砂锅唯一的人。
据考证,龚砂锅发源于湖北孝感,龚家从明朝末年就开始从事砂锅制作,延续至今可考证的都有200多年历史。“湖广填四川”时,龚家祖先带着砂锅技术来到叙永两河吊洞一带。龚砂锅从第一代制作人龚联斗传至龚开贵已历经七代,从祖先来到四川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都住在一个名叫“吊洞”的山洞里。
“吊洞”的意思即为“用绳子吊着才能下去的山洞”。吊洞是一个卡斯特溶洞,高约120余米,洞内径深约5000米左右,进入洞内能够清楚地看到龚家人的祖先在此制作砂锅保留下来的痕迹。19间覆满时代沧桑烙印的旧屋与残壁零星分布在吊洞的斜坡上,一些制作砂锅的工具:漏斗、圆盘、石磨等工具还完好地遗留在原地。龚开贵说,两河吊洞砂锅取用煤层黏土,用煤火高温烧制上釉而成。从选材到制坯,从锻烧到出窑,共有75道手工工序。
砂锅耐酸碱,保温能力强,透气性好,适用于炖、煮、煨和煲汤等。用砂锅烹制的食品味道醇厚,鲜美异常,色香味俱全,龚开贵概括为“烧饭不变色,煎药不变性,炖肉不变味,盛物不变质”。在龚开贵及全家的不懈努力下,龚家砂锅在2013年被泸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龚砂锅参加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和泸州两岸阳光非物质文化精品展演,得到了参展中外人士一致好评。2018年,“龚砂锅”不仅成功跻身于省级非遗保护名录,龚开贵所在制作地还成为了省级体验基地,他也荣获了市级“技能大师”。如今,儿子龚军和女儿龚琴通过网络平台,已经将龚砂锅销往河北、湖南、山西、贵州、云南等地,年均销量达万余件,并长年解决10多个人的就业。
游客来到基地,可以亲自上手体验制作砂锅,了解制作过程,了解农耕文化,了解发展历史,感受纯天然炊具的养生文化。
大黑洞鬼斧神工
大黑洞景区位于古蔺县箭竹苗族乡团结村,素有“古蔺西大门”之称,是成都、重庆、泸州、宜宾等地游客入蔺第一站,是古蔺旅游西部环线上的第一节点。
大黑洞位于喀斯特天坑的绝壁上,海拔约800——1000米,洞内道路错综复杂,景观奇特,冬暖夏凉,充满神秘色彩,黑色文化内涵丰富。进入洞内约200米处有一开阔地约5000平方米。现已探明的洞深约5000米,出口有两处,一是进入洞内约200米向下,沿洞内阴河约3000米可达原乌龙乡凉风洞;二是进入洞内约300米向左约1000米,可通往天坑东面的响水洞。据说此洞可通往云南和贵州,但至今也无人证实,也未探明究竟有多少出口。
大黑洞景区拥有喀斯特地貌、森林、草场等自然景观和苗族传统文化人文景观。首期开发占地4800亩,总共有42处大景观。主要分为苗寨民俗文化区、大黑洞秘境观光区、游客中心休闲运动体验区、哆彩苗岭休闲游憩区。景区内群山耸峙,森林茂盛,物种丰富,空气清新,是令人乐不思蜀流连忘返的天然氧吧和人间仙境——享有“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美誉。2017年12月,大黑洞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据大黑洞景区开发人罗章明介绍,为了丰富大黑洞的旅游景点,增加游客的游玩项目,今年,大黑洞还新开发了一年四季都可进行的玻璃漂流、荡秋千等项目。
在大黑洞景区,观赏、体验省级非遗苗族歌舞是重头戏,主要包括欣赏苗族歌舞表演、参与苗族歌舞体验,以及每年8月集中开展的苗家风情节苗族文化体验。
古蔺苗族歌舞,是古蔺民间一种以歌唱表演为主的苗族民俗文化活动。内容有歌唱吉祥、祝福平安,有丧葬祭祀、婚庆节庆,有生产生活交流,有谈情说爱,涉及苗族同胞的一切生产生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苗族人民丰富的哲学、历史、文学、政治、经济、民俗等思想和观点。在漫长的岁月里,苗族歌舞体现了古蔺苗族人民浑厚、质朴、深情、幽默、诙谐的传统性格,充满着古蔺苗族人民浓郁的生活、乡土气息,是地地道道、原滋原味的古蔺民族特产,成为民间的一枝独秀。(周超文/文 小李飞刀/图)
编辑:马骁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