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5-16
为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25年,纳溪区人民医院正式挂牌成为泸州市人民医院纳溪医院。我们将持续记录泸州市人民医院纳溪医院建设发展动态,见证基层医疗服务的品质跃升。
“李阿姨能下床走路了!”这是最近纳溪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护们最开心的事。
这位经历严重车祸的患者,在两家医院联手救治下成功闯过鬼门关。
这场发生在"家门口"的生命保卫战,让纳溪百姓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技术真的来到我们身边了!
快!去纳溪!
时间倒回4月28日早上9点多,急救车的鸣笛声划破晨雾。满脸是血的李阿姨被推进纳溪区人民医院急诊室,1小时前她在路上被一辆飞驰的皮卡车撞到,此时已经意识不清,并伴有呕吐。
随后的CT扫描结果让在场的医护心里一紧。“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脑疝形成”——这是神经外科的"红色警报",意味着她的部分脑组织已经被积血压得变形。
这可是随时会要命的重症!
纳溪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方景光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纳溪医护进行气管插管、降颅压等急救措施,同时通过医联体协作机制,联系驻派在纳溪的泸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宋志富副主任医师联合主刀。
此时,泸州市人民医院神经脊柱外科主任黄学平刚完成两例急诊手术,接到会诊请求后立即驱车赶往纳溪。两地医生实时沟通患者生命体征,快速完成术前预案制定。
"手术准备!开始与死神赛跑!"
无影灯亮起。两院团队默契配合,快速完成了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
手术室外,家属着急地来回踱步;手术室内,监护仪规律的"滴滴"声渐渐变得平稳。
经过2个多小时的手术后,李阿姨被他们联手从鬼门关拽回来了。
手术第二天,李阿姨的手脚活动就恢复正常。目前已经可以下床行走,即将康复出院。
"看病新模式让乡亲们安心了"
以往在纳溪,遇到紧急情况如果需要转到市里的上级医院救治,路上就得耽搁几十分钟。
而这场生死营救背后,藏着让老百姓受益的新变化:
门诊专家常驻:胸外科、脑血管病科、疼痛科、肿瘤科医生首批入驻门诊,每周定期坐诊。
定期上门手术: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消化内科、疼痛科、眼耳鼻喉科等手术专家团队,定期到纳溪开展手术。
疑难重症上转:纳溪区人民医院无缝对接泸州市人民医院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床位、检查、手术。
康复治疗下转:术后康复、慢性病管理回纳溪区人民医院,享受“家门口”的医疗延续服务。
资源整合共享:两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信息互联互通,患者少花钱、少跑腿、诊断更高效。
另外,纳溪患者也同样可以享受泸州市人民医院的引进专家医疗资源。
如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主任刘颖斌教授、吴文广教授,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刘浩副教授等专家,皆可预约来泸为患者手术或指导手术。(预约方式:前往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挂外科、神经外科门诊,经医生评估后为患者联系预约)。
这场成功的抢救只是个开始。
随着更多专家下沉、技术落地,纳溪百姓正在见证"大病不出区"从愿景变成现实。
当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流动起来,每个普通人的生命健康就多了一份实在在的保障。
泸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目前为川渝共建省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四川省神经脊柱微创技术示范单位,泸州市脑血管疾病防治技术牵头单位,科室率先在全市成立神经疾病中心,担负了区域内神经系统疾病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现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4名,其中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11人,多人担任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省老年医学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等省市级专业委员会委员。
科室包括脑血管病科病区、神经脊柱外科病区和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共计79张床位,拥有LEICA手术显微镜(F50),STORZ 神经内镜、神经电生理检测仪、床旁经颅多普勒超声、术中超声、脑立体定向仪等先进设备。目前脑血管病亚专科已在脑出血及脑梗死疾病中常规开展微创手术及神经介入手术,神经脊柱外科亚专科已常规开展经皮椎间孔镜、神经内镜等微创特色手术。近 5 年神经外科在省市级科研项目中立项4项。
声明:本文仅用于大众医学科普传播
(来源:泸州市人民医院)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