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3-21
日前,在四川天宇油脂化学有限公司内,外贸业务助理贺雅婷轻点鼠标,通过中国(四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12吨油脂精细化工产品办理出口报关业务。
小小“窗口”,打开了企业常态化快捷办理外贸业务的大门,也带来了透视泸州创新发展口岸经济、高水平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新视野。
作为全省三个口岸城市之一,泸州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节点城市、四川南向开放重要门户枢纽,也是四川省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一极。
近年来,泸州市坚持把全面推广应用中国(四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整体供应链效能、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口岸物流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泸州港是交通运输部确定的四川唯一的全国内河28个主要港口和国家二类水运口岸,是四川第一大港口。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是泸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一窗口”助攻口岸经济
3月4日11:36,在中国外运四川有限公司泸州办事处办公室,报关主管卫琳蕊通过电脑进入中国(四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报当日第三单进口货物通关业务。3分钟后,博禄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从阿联酋进口的24吨塑料颗粒在泸州港成功通关。
“从以前最快半小时,到现在一般业务几分钟就可以通过,最快还能实现秒放。”中国(四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运用,让专门从事报关业务的卫琳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捷。
卫琳蕊记得,以前企业要报关报检、申办出口商品原产地证明,都要分别从不同平台办理,虽然都是线上操作,但不同平台有不同的密钥、不同的一套办理流程。如今,企业办理产品出口的各种手续,都只需从“单一窗口”一个平台登录办理,办事方便多了,也更快捷。
近年来,泸州市不遗余力地推广“单一窗口”,鼓励企业通过四川“单一窗口”申报,帮助企业用好标准版,实现“一次提交、一键跟踪”。
依托泸州市口岸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泸州市创建了横向覆盖10个市级部门、纵向延伸到2个区县园区的政务互通平台,整合政府部门力量服务企业。建立与海关、税务、金融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确保“单一窗口”推广应用工作顺利推进。
泸州市组建“单一窗口”报关企业微信群,实时推送四川“单一窗口”地方特色应用操作指南、政策解读、培训等信息,泸州50余家进出口企业、报关行等进群交流。同时,该微信群还接入全省“单一窗口”工作联络群,有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帮助企业解决使用中遇到的问题,还有专家团队开展“单一窗口”系统操作、国际贸易形势分析以及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等业务培训,提高了企业通关效率和抵御风险能力。
去年,泸州市累计在四川“单一窗口”申报企业数127家,完成货物申报量17030票,完成报关金额132亿元,企业申报覆盖率78.4%,居全省第5位。
“单一窗口”推广以来,变化最大的是通关效率提升,受益最大的是企业。
“通关时效提高,出口货物到货时间更快,客户对货物出口时效更满意。”四川天宇油脂化学有限公司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外贸订单,外贸业务主管黄成深有感触,今年企业外贸订单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他认为,“单一窗口”的推广使用,缩短了客户下单周期,从而使订单量提升。
外贸业务办理效率的提升,带来了企业业务量的增长。去年,泸州外贸实绩企业219家,外贸进出口总值260.1亿元,全省排名第四,同比增长17.8%。
泸州港成为四川首批使用无人驾驶新能源集卡车的智慧港口
泸州口岸经济加速跑,中国(四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不可没。截至目前,泸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应用率达100%,位居全省前列。我市已连续八年荣获中国(四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先进单位,并于2024年再次获评四川省开放发展示范市。
创新发展,营造一流口岸环境
在泸州口岸办理报关业务频率较高的,中国外运四川有限公司泸州办事处是其中一个,外贸代办是其重要业务之一。该办事处去年仅报关业务代办就超万票,日均二三十票。“单一窗口”的推广让该企业成为受益者。
“要为泸州口岸营商环境点赞。”中国外运四川有限公司泸州办事处经理赖红军发自肺腑地说,“单一窗口”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通关时效,极大地方便了公司为客户代办外贸业务。公司外贸代办业务由此效率大大提高,也赢得了更多客户的青睐。
3月4日,在中国外运四川有限公司泸州办事处办公室,报关主管卫琳蕊进入中国(四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报当日第三单进口货物通关业务
“单一窗口”的推广应用,企业的报关成本、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实现集约化降低,有效推动了我市口岸经济的迅速发展。
去年,泸州港国家临时开放水运口岸进出口货物吞吐量55.84万吨、同比增长14.62%,外贸集装箱7.08万标箱、同比增长11.69%;泸州综保区进出口额142亿元、同比增长24.1%,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54.6%;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出口额20.5亿元、同比增长29.7%;进口粮食151.5万吨、同比增长15.2%,业务量居长江上游港口第一。
“单一窗口”的推广和应用,是泸州市推动先进经验做法在口岸落地的一个缩影。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制度创新,推动泸州市打造一流口岸环境,向着高水平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目标迈进。
依托“单一窗口”,泸州市创新推行内陆水运口岸分段式通关改革,探索建立进境口岸“离港确认”、江上运输“快运快报”、泸州口岸“直装直提”,分段式破解通关、航运、查验、装卸等环节中影响水运效率问题,进口货物从抵达进境口岸到转运至泸州,整体物流时间由原来的25天缩短至15天,有效提升了通关便利化水平。
泸州市不断创新发展口岸经济,率先在成渝地区提出口岸经济发展战略,组建口岸经济发展联盟,编制《以泸州港为依托的口岸经济发展策略研究》,围绕建成“1+N”口岸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开放平台集聚优势、国际国内物流通道优势,实现口岸与制造业、农业、文旅商贸业等融合发展。
主动让口岸营商环境接受社会监督。2024年10月9日,泸州市口岸物流办聘请的20名口岸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正式上岗,对泸州市口岸营商环境开展监督。这些来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媒体代表、外贸企业和船代货代公司代表的监督员,对口岸通关服务、公平竞争等相关事项进行监督,及时收集反馈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随着口岸营商环境“问题清零”机制的建立,泸州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企业诉求进行跟踪督导。
口岸制度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长江内河口岸进口“极简通关”模式和综保区一线进区货物“即到即入”模式获全国创新案例复制推广,“中欧班列拼车发运”模式等10项经验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
在2024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泸州市口岸物流办牵头的物流贸易指标名列前茅。
口岸升级,对外开放门户更具吸引力
2024年12月18日,泸州港铁路运输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正式投运,首列中越(中老)国际班列从泸州港发车。这意味着泸州水运、铁路口岸功能叠加,泸州迈入2.0双口岸时代。
这是泸州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进程中一个标志性事件。随着口岸服务能级的不断提升,泸州这个对外开放门户更具吸引力。
随着泸州港铁路监管作业场所投运,泸州港同时具备水运口岸功能和铁路口岸功能,实现国际班列、班轮无缝连接,水路运输类、铁路运输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和进境粮食、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四场合一”,进出口货物实现“同场监管”,提升了外贸货物运行时效和通关便利化水平。泸州市铁路物流通道从国内“内循环”跨越到国际“大循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开放能级由此提升。
这一事件更深层次的意义是,我市将深度串联四川江铁海多式联运国际物流大通道,服务四川省“西拓、南进、东接、北融”的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新格局,有力带动和支撑云贵川渝联合开放发展。
口岸服务能级的提升不止于此。当前,泸州市内河水运口岸功能正在快速集聚,形成磁吸效应。
2024年10月22日,交通运输部同意国际航行船舶临时进出泸州港集装箱码头1#、2#、3#水运专业泊位,标志着泸州港再次获批临时开放水运口岸。
“此次续期将有效提升泸州对外开放能级和综合服务能力,助力泸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泸州市口岸物流办主任牟树军表示,接下来,泸州市将推进泸州港智慧口岸建设,提升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充分发挥水运口岸功能,大力拓展涉水涉港业务,提升西南地区、成渝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为云贵川渝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依托泸州港国家临时开放水运口岸,泸州市不断拓展口岸功能,成功争取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境粮食和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等7大国家级开放平台,数量居西部地区同级别城市第一位。
目前,泸州市正在大力建设5G智慧水运口岸,口岸服务能级再提升
目前,泸州市正在大力建设5G智慧水运口岸,口岸服务能级再提升。
2024年7月,两台新能源无人驾驶集卡车“大Q”在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投用,泸州港成为四川首批使用无人驾驶新能源集卡车的智慧港口。
随着泸州港5G智慧水运口岸(一期)项目建成投用,有效降低安全风险事故20%以上,提高港口综合生产作业效率30%以上,平均每年节约成本40余万元。
口岸服务能级的提升,为国际物流多通道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也促进加工制造、贸易、电商等产业不断向泸州集聚,推动了泸州本地及周边开放型经济及产业发展。
2024年,泸州港国家临时开放水运口岸货物吞吐量525.31万吨、同比增长64.41%,其中进出口货物55.84万吨、同比增长14.62%;外贸7.08万标箱、同比增长11.69%。
多向拓展,国际物流通道加速形成
当前,高水平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泸州,紧跟2.0双口岸时代的步伐,正在多向拓展开放通道,构建国际物流通道,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一隅之力。
2024年,中欧(中亚)班列在泸州市持续稳定开行,通达欧洲和中亚9个城市、16个站点,已开行泸州港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白俄罗斯明斯克、若季诺,德国杜伊斯堡,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等7条线路。
国际班列成为泸州对外开放的一张新名片。
去年,泸州市开行中欧(中亚)班列30列,货重2.83万吨、货值5.89亿元。泸州国际水铁双物流大通道的稳定运行,为全市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泸州国际班列正式运营,泸州首次实现南向班列与中欧班列无缝衔接
南向班列取得新突破。
2024年1月,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列首发,在畅通到北部湾铁海联运班列基础上,常态化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列。
据统计,去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列共开行99列,货重4.12万吨、货值1.07亿元,通达马来西亚、越南、印度等国家。
东向水路,泸州市去年稳定开行泸州至重庆、武汉、九江、太仓、上海等内航线班轮,每周保持10班以上;稳定开行泸州至昆明、攀枝花至泸州、成都至泸州等铁水联运班列,广州黄埔至泸州、广西钦州至泸州等铁海联运班列。公路上,跨境公路班车持续开行,为外贸企业提供了个性化物流服务保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泸州市口岸物流办党组书记李智表示,站在新的起点,泸州市将通过创新开放发展政策、扩大口岸开放能级、加速港产物贸联动,高水平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为加快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注入强劲的“泸州动能”。
(来源:酒城口岸物流-泸州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言今)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