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1-07-12
6月30日上午,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成都隆重举行,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跃荣获优秀共产党称号,树立起一个红色开拓者形象。
初登舞台 高精尖遭遇大尴尬
如果说,核武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那么核医学科发展水平则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医学高度。与军事领域不同,医学领域的“核武器”,则是用来祛除病痛、救死扶伤,挽救生命的。
1974年,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前身)新建同位素室,标志着医院核医学科起步。然而,这个新兴的医学高端领域,却面临设备奇缺和人才匮乏的窘境,因长期“门庭冷落车马稀”,科室经营惨淡,许多医生选择另谋他路。
“既来之,则安之”。1992年,陈跃跨进“核专科”大门,便暗暗立志“不怕冷落,一定要在核医学科有所作为!”本科毕业的他,深感学习的重要性,在平时努力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学习,1996年考上华西医科大学研究生。
一个医生来说,白天诊治已是精疲力尽,晚上的时间用来学习,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抱怨工作辛苦,不满没有私人时间大有人在。干一行爱一行,他认为,抱怨没有用,反而会产生消极情绪,浪费大好光阴。
在陈跃的记事本上,常常布满密密麻麻的工作安排:第一周周末,成都参加核技术方面的会议,第二周应邀陕西汉中交流学习,第三周参加省上核医学全国性会议,第四周则参加学校研究生答辩……
由小到大 跻身国内领先行列
1999年陈跃硕士毕业,回到医院挑起科室主任的重担。
“要做就做最好!”一个新战场开启,陈跃挽起衣袖,一边申请购置仪器,一边引进人才,领队外出交流取经,每一个举动都获得医院领导大开绿灯。为什么陈跃乐此不疲?源于心中一个“小九九”:希望借助四川省卫生厅医学重点学科平台,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实现 “建国际一流的核医学科”目标。
科室不断发展,他努力在科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自身进步和能力提高方面,调动大家积极性。一是催促科室医生设定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定位,努力达到期望的水平。二是让科室下面几个分组相互对比,在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环境中,不断提升整体水平。2015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核医学科在全国排名第18位。
2011年,陈跃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常青藤联盟大学)访问,赴美的半年中,几乎从不出去观光游玩,每天都泡在核医学诊疗室钻研,珍惜每分每秒的学习机会。陈跃发现,许多仪器设备、药物、治疗方式以前根本没见过,专家们的严谨态度更是让人震撼。返回医院后,陈跃一面申请各种先进的设备,一面编撰各种规范、指南,要求科室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很快,科室的整体实力再次上了一个台阶,排名全省前两位,在全国也名列前茅,一些治疗方法在全国范围也是独一无二。
这些年间,陈跃和科室的年轻医生,挽留下一条条鲜活生命,创造出一次次奇迹。2014年,76岁的宋阿姨到核医学科,接受碘131(131I)放射治疗,痊愈后写下热情洋溢的赞美诗句。
悬壶济世,扬其真谛。核医学科,堪称医神。
兵不刃血,病魔就擒。药无苦口,安康在手。
益了他人,忘了自己。甘冒辐射,愿做牺牲。
由大到强 向世界“领跑人”目标挺进
一片荆棘丛生处女地上,陈跃踩出一条成功路,大大提高了四川省在分子影像新技术临床转化的创新能力与地位。一鸣惊人,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患者闻讯来泸就诊,吸引了全国各地医学界人士也到酒城学习交流。
2015年,西南医科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共同签署了“核医学研发转化中心组建与合作协议”,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77Lu标记药物临床应用。
长期以来,国内放射性核素方面的药物,大部分依靠进口,价格高昂,特别在目前贸易战的形势下,容易被对方卡住“脖子”。同时,放射性核素药物在运输过程中还会发生衰变,造成药物成本进一步提高。在国家大力提倡自主供给的背景下,陈跃团队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合作,根据合作双方意愿和患者需求,国产化突破,消除对进口药物的依赖,持续推动放射性核素药物国产化。这次合作很可能扭转核药物依赖进口的局面,降低检测费用,真正造福于患者。
这个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团队,凭借扎实的临床、科研能力,已在国内核医学领域一路领先,先后荣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作为核医学科的尖兵,陈跃2016年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8年获国之名医优秀风范,泸州市创先争优先进个人、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佳青年教师及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省级综合性医院优秀医生等多种荣誉称号。
万里长征第一步!放眼全球,陈跃团队仍处于“跟跑”阶段,需要潜心学习国外顶尖医院的治疗技术。未来,陈跃团队将继续壮大研究力量,开发出更多新药,争取做全球核医学科的“领跑人”!
(来源:健康西南)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