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1-07-05
追赶花期、居无定所、起早摸黑……这些词语就是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养蜂人王树平19年来生活的真实写照,一年大部分时间,他一路追赶着起伏的花期跋山涉水,成群的蜜蜂是他形影不离的忠实伙伴。近日,笔者跟随王树平来到贵州赤水市大山上的临时养蜂场,探访王树平追花而走的“游牧”生活。
百万“蜂军”年酿1.5吨蜜
走进王树平在赤水市海拔800多米一个大山上建的临时养蜂场,映入笔者眼帘的是放置在绿树下的一个个木制蜂箱。“这里有80多个蜜蜂箱,每个蜂箱中都有2万只多只蜜蜂。”王树平笑着说,虽说一年只采三季8个月,春季是采蜜的旺季,但夏季蜜蜂同样有花采,6、7月的百万“蜂军”主要采集高海拔岩区山上的山乌桕等野花,8、9月份采集五倍子花,每箱蜜蜂7天就能酿出约5斤蜂蜜,按此估算,一年8个月下来,能酿出近1.5吨多的蜂蜜。
王树平在查看蜂脾
“蜜蜂用它的嘴把花上的花蜜吸进它的蜜囊中,然后回到蜂箱中,把蜂蜜吐在蜂巢脾上酿蜜。”戴上特制的面网,王树平走进树下的一个蜂箱,利索地抽出其中一块蜂巢脾,蜂巢脾的两面布满了正在酿蜜的蜜蜂,他一边轻轻翻转,一边查看它们酿蜜的情况:“每天我都要查看这些蜂巢脾,查看蜂蜜成熟了没有,如达到收成标准,就用摇蜜机把蜂蜜摇出来。”
笔者在现场看到,王树平用力将蜂巢脾上的蜜蜂抖落,随后拿起一把割蜜刀,轻轻地将蜂巢脾两面白色的蜂蜡盖割下、切开,一股蜂蜜的清香随之扑鼻而来。接着,他打开放在一旁的桶状摇蜜机,把装满蜂蜜的蜂巢脾放在机内悬着的网状铁框上,盖上盖子,然后沿同一方向摇动摇蜜机上的手柄,借助离心力的作用,蜂巢板上的蜂蜜自动流淌出来,聚到摇蜜机底部。“采集蜂蜜看似并不复杂,其实里面藏着不少学问,比如蜂蜜要达到一定浓度才能采集,否则水分太大就会影响蜂蜜的质量。一般说来,蜜在蜂箱里停留2—3天,打出的蜂蜜稠度最好。”王树平说。
追花足迹遍及川黔
漂泊是养蜂人生活的主旋律,为追赶各地花期,他们到处流动,像吉卜赛人一样过着居无定所的迁徙生活。王树平也不例外,他追花的足迹不仅遍布川南,近些年在夏天或秋天,他还带着蜜蜂前往贵州大山里去采山花。他说,四月初采柚子花、柑橘花、荔枝花,五月采龙眼花,六、七月川南岩区采野花,八、九月贵州山区采五倍子花……
“31岁开始养蜂,我带着蜜蜂追赶花期已19年,今年已经50岁了。人到中年,我渐渐感到力不从心,这两年我也不时请人帮忙带蜜蜂到外地采蜜。”在王树平看来,养蜂这么多年来,感受最深的是寂寞,“几年前,我带着蜜蜂到贵州赤水一座1000多米高的山上采蜜,在山上住了一个多月,当时喝的是山上的泉水,吃的是从山下买的泡面、面包等食物,由于担心有人偷蜜蜂,晚上要留在山上过夜,而简易搭盖的帐篷里不通电,太阳落山后,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翻看手机,夜里还要担心野猪等动物是否会袭击人,都不敢睡沉。”
相较于精神上的寂寞,养蜂的辛劳对王树平这样的养蜂人再正常不过。每天检查蜂群,他必须赶在蜜蜂活动之前的清晨进行,每天喂蜂必须等到晚上蜜蜂休息后进行,否则会引起蜂群起哄抢食,“伺候”蜂群的过程中,王树平总少不了被蜜蜂叮上几下,最多时一天被叮不下百次。
王树平还告诉笔者,种庄稼是看天吃饭,养蜂也看天吃饭。对养蜂人而言,除了被蜜蜂蜇是家常便饭,最怕的还有阴雨和刮风天气,在行内就有“好天、好花、好蜜”的顺口溜,一旦下雨和刮风,蜜蜂就没法工作和采不到蜂蜜,必须靠蜂箱储藏的蜂蜜果腹,“尽管养蜂辛苦,但一到摇蜜时看到蜂蜜从蜂巢板上汩汩流淌出来时,所有的辛劳和被蜇的伤痛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心里只剩满满的甜蜜!”(周超文 文/图)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