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曾登上央视!自贡川剧再现 “中西合璧”练就天籁之音

城事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0-05-21

 5月15日,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全场只留舞台一束追光,78岁的著名川剧国家一级作曲兼指挥、原自贡市川剧团团长廖忠荣手中的指挥棒轻轻扬起,乐音如潮水般倾泻而出……这时,站在台下的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主任蒋刚不禁称赞道:“他的指挥动作干净利落,如行云流水,为音乐推动剧情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曾登上央视!自贡川剧再现 “中西合璧”练就天籁之音(图1)

 自贡川剧将再次亮相央视

 廖忠荣所指挥的是一支有近40人“中西合璧”的混合乐队,二胡、古筝、琵琶、扬琴、小号、圆号、双簧管、大小提琴等一应俱全。自4月7日以来,这支乐队已经为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创排的大型现代川剧《还我河山》排练了一个多月时间,为的就是能在央视戏曲频道上展示出“升级版”的《还我河山》。

 “去年,经省委宣传部领导、专家评审,川剧《还我河山》成为四川省地市州唯一一部入选‘省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川剧艺术作品,它的视频将在央视戏曲频道展播,并在全国各大中院校进行推广。”蒋刚面带笑容地告诉记者,这是自1998年川剧《中国公主杜兰朵》首登央视戏曲频道后,自贡川剧在央视的又一次精彩亮相。

 《还我河山》以充满象征意义的“河山井”作为自贡盐商命运的载体,以“盐都献金甲天下”“增产赶运”为背景,以“兴家先保国,有国才有小家”为主题,反映了盐商们在抗日献金运动中的心路历程,艺术地再现了抗日战争期间盐都人民坚韧不拔、爱国奉献、诚信厚德的高尚品质。

 该剧自2014年12月搬上舞台以来,迅速掀起了一股观剧热潮,先后在20余座城市巡演130余场,观众达30余万人。曾获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首届四川艺术节四川文华奖剧目类“最佳剧目奖”,第八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戏剧类作品奖,2017年四川省“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等诸多奖项,并于2019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如今,它又将登上央视的大屏幕。“央视要求特别高,自3月23日中心复工以来,我们对该剧的音乐、舞美、灯光、人物造型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地打磨提升。”蒋刚顿了顿又强调说,特别是在乐队音乐方面的要求几近苛刻。

 加紧排练 “乐怪”受邀出山

 事实上,排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天气逐渐炎热,乐队成员平均年龄又在50岁以上。作为《还我河山》的作曲,被誉为“乐怪”的廖忠荣被邀请再次“出山”。

 《还我河山》剧目总长1小时50分钟,其中共有28个唱段、18种乐曲,乐队演奏时长一个多小时。每一次排练,廖忠荣都全程站着,一站就是两个多小时,在用指挥棒调配乐队的同时,他的眼睛耳朵也从没离开过台上演员的一举一动、一词一句。川剧艺术中心考虑到廖老年纪大了,专门为他准备了椅子,不过却立即被他拒绝了:“哪里有坐在椅子上指挥的哦!”

曾登上央视!自贡川剧再现 “中西合璧”练就天籁之音(图2)

 在外行看来,指挥只是乐队中一个打拍子的表演者,甚至可有可无。但廖忠荣心里清楚,指挥是乐队的组织者,还是乐队和合唱队器乐、声乐艺术表现的再创造者。

 自幼酷爱音乐的廖忠荣,不仅会拉京胡和二胡,还会盖板子、吹笛子和唢呐等乐器,他对于乐队体系非常熟悉,如何把握作品的进度、安排排练时间、乐手排练到什么节点会疲惫?廖忠荣很清楚!哪怕是乐手一个简单的眼神,他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

 “打磨阶段固然困难,但大家多练练,自然就顺了。”廖忠荣总是这样安慰大家,并带领着他们去理解每一个音符,了解每一首曲调背后的故事。

 “为了把第一幕开头‘华夏神州半沦丧,烽烟弥漫大后方,同胞拼热血,抗日救危亡……’的大合唱音乐写好,我绞尽脑汁,从上午一直想到晚上。”廖忠荣告诉记者,当自己辗转反侧至次日凌晨1时,他突然想到用《国歌》中的音调作为基本元素,结合川剧高腔进行创作,他赶紧起床写出这段合唱音乐。

 为突出《还我河山》音乐的“盐味”,廖忠荣又认真阅读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自贡卷》民间歌谣部分,深入了解盐工号子,最终选取影响较广的《挽子歌》《抛啊抛起闪》为音乐元素进行创作。为表现遭遇日寇飞机轰炸、市民自救的悲壮场面,廖忠荣又出怪招,大胆运用圆号、长号、长笛等西洋铜管乐器,使音乐更具震撼力。

 默契配合演绎天籁之音

 年龄最长的乐队首席小提琴演奏家、原市歌舞团团长熊椿已经80岁高寿了。在1954年,熊椿带着他的音乐梦想走进四川音乐学院,在这所艺术殿堂度过了8个春秋,主攻小提琴演奏。他认为,小提琴音色优美、华丽,具有人声般的歌唱性,富有表现力。

 精神爽爽的熊椿每天自己开车前来排练,在舞台上,只要一拉响手中的小提琴,他便更加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这是我最认真的一次排练,因为我们是要在央视亮相呀!”熊椿说,通过一个多月的排练对剧情有了更深的了解,让自己更能跟随剧情和唱腔来弹奏小提琴,下一步还要继续加强与乐队的配合。

曾登上央视!自贡川剧再现 “中西合璧”练就天籁之音(图3)

图:认真排练的熊椿(右一)

 19岁的王政杰是乐队里最年轻的琴师,他的父亲也是川剧艺术中心的一名琴师。16岁时,王政杰得到了人生第一把唢呐。像是见到了分别多年的好友一般,王政杰从父亲手中接过这把沉甸甸的唢呐。或许是由于骨子里的“唢呐基因”,他仅凭着日常的耳濡目染,就能吹出一些简单的曲目,现在他不仅熟练掌握了唢呐技巧,甚至还结合地方乐器做了不少创新。

 “年轻人中很少有人愿意学习唢呐,就算要学习一门乐器也是吉他、钢琴,或是古筝、小提琴。在得知《还我河山》录制完成后,还将在各大学校推广,让我特别高兴。我还需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争取更上一层楼,展示自己最好的水平。”王政杰说,作为一名唢呐艺术的传承者,希望能用自己绵薄的力量将这门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更多人去了解、认识这门乐器。同时,他认为唢呐来源于民间,但不能仅限于民间,只有不断创新艺术表现形式,才能使其迸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半阕弦律动情真,山水知音通我心”。古人用最直白的对比描述了传统弦乐转换自如、如泣如诉的魅力。在川剧艺术中心的舞台上,传统民乐与大小提琴等西洋乐器的默契配合,令人回味与惊艳。


曾登上央视!自贡川剧再现 “中西合璧”练就天籁之音(图4)

 “乐队在演奏技巧上有了质的提升,音乐表现力更强了,演奏层次更加分明,配合更加默契 ,解决了之前曾出现的少部分音准问题。”蒋刚介绍,5月底将完成录音,录像工作将由央视戏曲频道亲临录制,预计7月广大观众能在央视戏曲频道一睹《还我河山》的风采。

 (来源:自贡网)

编辑:成欣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