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2-04-15
以泸州为起点,向东南画一条直线,需要多远才能到达海洋?
答案是超过800公里。
海洋,开放起航之地。泸州要开放,必须向东或向南至海边。在南向通道打通之前,抵达海洋,泸州只能沿长江向东,这条水路长达2000多公里。
尽管有“先天不足”,但泸州仍旧不断探索对外开放路径——4月4日,省委、省政府决定命名6个市为“四川省开放示范市”,泸州名列其中,就是泸州孜孜不倦探索的力证。
深居内陆腹地,泸州,到底为何成为全省开放前沿?
仔细探索,你会发现,泸州对外开放的脚步,并不止于跨越这2000多公里。
合纵连横,坚定加快步伐,建设四川南向开放新高地
跨越2000多公里,依靠的是长江黄金水道。
地处长江上游的泸州,拥有四川第一大水港——泸州港。多年来,泸州港一直发挥着外贸的“主力军”作用,水运外贸箱量占全省水运外贸箱量约80%。
拥有如此高占比的水运外贸箱量,得益于多条班轮的开行:常态化运行“泸州—武汉、上海”外贸集装箱往返班轮10余班/周,外贸航线涵盖近洋航线和地中海、西欧、北欧、北美等远洋航线。更得益于铁水联运、公水联运等多式联运的交织:开通“广州—泸州”外贸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行“泸州—昆明、攀枝花、成都”等内贸铁水联运班列。
尽管如此,泸州港班轮依旧以向东或向南为主。跨越路途遥远拥抱海洋,亘古不变。
但,不破不立。
1月25日9时30分许,满载着50个40尺集装箱、713吨货物的首趟泸州至德国杜伊斯堡中欧班列(泸州号)从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鸣笛起程,向西而去,经霍尔果斯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终抵达德国杜伊斯堡。
这趟班列所载货物不仅有“泸州造”,也有来自上海、南京的“华东造”以及川渝等地货物。
中欧班列(泸州号)的开通,打开了泸州一条向西的开放之路,也让泸州成为全省唯一具备国际水运、陆运双通道的城市。
泸州市口岸物流办物流产业科科长陈跃介绍说,泸州及周边企业货物到泸州集聚,通过中欧班列(泸州号)就可以直达欧洲,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泸州。
“中欧班列(泸州号)开行数量增长,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泸州对外开放通道能级。”泸州海关党委委员王冀表示,中欧班列(泸州号)采取全国通关一体化,到达通关口岸向海关报关,单证海关放行,货物口岸放行,既便捷又快捷。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战略机遇在泸州交汇叠加,特别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的提出,让泸州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
在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及的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中,“实施开放合作提升行动”特别点到港口。在凸显港口及通道重要性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泸州加快建设四川南向开放新高地的步伐。
平台联动,努力创新制度,为落户企业带来诸多红利
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刚刚度过5周岁生日。
5年前,川南临港片区正式挂牌运行,这让泸州成为四川省内除成都外,唯一分享自贸试验区“蛋糕”的城市。
5年时间,从0项到397项制度创新成果,为落户泸州的企业带来诸多红利。
依托“内陆水港”特色,川南临港片区全面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形成了397项创新成果。
其中,创新推出“江上申报、抵港验放”作业模式、口岸查验多方协同服务模式等系列改革举措,极大提升了口岸通关效率,节约查验成本,减少了货物在港滞留和查验时间。
发挥港口和国家级开放平台优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四川南向开放新高地。这既是泸州对外开放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泸州发挥比较优势的重要体现。
随着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等国家级开放平台陆续“解锁”,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泸州拥有的国家级开放平台数量仅次于成都、重庆,为对外开放奠定了优势基础。
目前,中信建设、新康意等重点企业成功入驻综合保税区,开展粮食、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加工制造业务;腾迪、深圳宇飞等企业,以保税供应链服务融入全市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链,“综保区+口岸平台”联动发展常态化推进,汽车零配件、塑料粒子、稀土“三大货源”业务量稳步提升,出口丰田汽车零配件、峨眉山竹叶青、美美家具等项目成功落地,实现了泸州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双向同步、良性发展。
3月11日,跨境电商生产型企业四川鲲志运动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投产。目前,公司依托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跨境电商平台优势,已与部分本地生产型企业签订了出口协议,帮助其产品销售。
第一家生产型跨境电商项目从落地到顺利投产,是川南临港片区大力招商引资、强化企业服务的结果,也是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线下产业园区平台建设的缩影。
据统计,综保区自1月封关运行以来,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超30%。跨境电商综试区“1+4+7”格局加快形成,跨境电商交易额总量居全省第2,业务拓展至东南亚、欧洲等20个国家(地区),出口产品超1000种。
经贸搭台,打造“双循环”,拓展国际国内“朋友圈”
2021年4月9日至12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在泸州成功举办。本届酒博会线上线下观展超过7850万人次,零售成交额突破4500万元,采购商订货超225亿元,泸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酒博会,是泸州会展经济的“王牌”之一。近年来,除了在交通基础设施上的持续发力,泸州还通过发展口岸经济、会展经济等方式,培育一批外向型企业,持续提升展会影响力,邀请一批批重要客商来泸参会,在促进客商深度认知泸州的同时,也通过合作更加拉近了泸州与世界的距离。
合作方面,泸州与巴基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摩尔多瓦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赞比亚卡布韦市缔结国际友城,与韩国平昌郡建立友好城市合作关系。
展会方面,邀请阿塞拜疆、摩尔多瓦、意大利、智利等担任主宾国,设置“一带一路”国家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40多个国家(地区)的200多家企业参展参会。
要素集结催生硕果。据统计,2021年泸州进出口总额129.5亿元,排名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44.3%。
此外,泸州不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拓展国际国内“朋友圈”。
着眼国内,建立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成渝双城经济圈4个驻外招商分局,组建12支驻外招商小组,采取“驻点招商”“以商招商”方式,不断健全招商网络、完善招商机制,探索推广“不见面”招商新模式,大力招引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优质重点项目,吸引了恒力(泸州)产业园、中信建设、中国电子、中国长城等开放发展重大项目192个在泸州落地建设。
放眼国外,泸州搭建国际医疗合作平台,建设西南医科大学肿瘤医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成中国—捷克中医中心、捷克奥洛穆茨中医中心、中国—葡萄牙语系国家(地区)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迪拜中医中心等4大海外中医药医疗机构,促进泸州市人民医院与以色列高级专家组织MATAT合作。同时,搭建国际教育合作平台,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西南医科大学分别与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不断深化教育领域合作。
时空距离在缩短。朋友遍天下的泸州,正向着四川南向开放新高地的目标阔步迈进。
(来源:酒城口岸物流-泸州日报)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