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01-28
相同的日子
相同的医生和患者
同一个故事
……
时空与人物连续重叠17年
是巧合,还是必然?
2007年前,一场心脏移植术成功挽救了罗江明的生命。1月21日,当他又一次来到西南医大附院做检查时,再次刷新了四川省心脏移植术后存活时间的最长纪录。
不断刷新全省纪录
如今身体状况: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老罗,从你的检查结果来看,没有什么大毛病,只是肌酐偏高,肾功能有点问题,饮食方面注意减少肉类摄入,控盐控油。”1月26日,西南医大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病房,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廖斌教授一边翻看体检报告,一边给罗江明仔细“解读”。
“罗师傅,你的大女儿结婚没,快要当外公了吗?”“罗师傅,你小女儿快毕业了吧,学的啥专业?”……对于这位来自宜宾江安的老朋友的家中情况,科室里不少医生、护士都十分了解,时不时跟他聊上几句。
当得知自己再次刷新了四川省心脏移植术后存活时间纪录时,罗江明激动地说:“跟身边的同龄人相比,我的身体不算好也不算差,属于中等水平,毕竟60多岁的年纪了,多少都会有点基础病。”
对于心脏衰竭终末期患者而言,“可遇不可求”的供体是他们唯一的生存机会。在漫长的煎熬等待中,有人“提前离场”,有人则成功上岸。罗江明就是“幸运儿”之一。
2007年1月19日,一颗来自年轻捐献者的健康心脏放进了他的胸腔。
据当时的主刀医生廖斌教授介绍,那时“换心”手术刚起步不久,尽管在前期的动物模拟试验都取得了成功,也多次派出医生到全国各地的心脏移植中心去学习 ,但整个手术团队面临的压力还是很大。因为心脏移植手术相当复杂,是需要多学科协助的“系统工程”,涉及胸心外科、内科、麻醉科、ICU、护理、呼吸科等科室,数十位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把病变心脏切除取出,好的心脏种进去,数几百针全部靠手工缝合,必须做到既快又准,最重要的是,心脏移植后能否正常工作,这才是最关键的。”
幸运的是,这颗“年轻的心”被手术团队彻底“驯服”。术后,手术团队又齐心协力连续克服感染关、排异关等“鬼门关”,最终,罗江明顺利出院,从此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靠温暖创造奇迹
最大心愿 :继续跨过“古稀”“耄耋”
在不断刷全省记录的道路上,罗江明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罗江明是一名下岗工人,手术后无法外出打工赚钱,药费让他不堪重负,2011年,他擅自减少了抗排异药物的用量。
早在罗江明出院时,廖斌教授就曾与他有过约定:“今后如遇到困难,尽管提出来!”但罗江明实在张不开口,当初做心脏移植手术时,医院已经大幅减免了治疗费。
没过多久,罗江明的情况还是被医院了解到,考虑到罗江明家庭生活困难,医院承担了他的后续排异药物等的费用。一晃17年过去了。医院的承诺没有变,每年的住院检查、药费仍然一如既往减免。
17年里,罗江明经历了无数感动:
2007刚做完心脏移植手术,自己躺在ICU的监护病房里,为了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今已是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的于风旭教授和心脏大血管外科骨干医生李新副教授轮流在外面铺上钢丝床,吃住都在医院里,日夜守着他;
因老伴儿要守商店,每年的体检都是罗江明一个人来,因为是在寒冷的一月份,总会有护士给他多加一床被子、下楼帮他打饭、闲时陪他聊天解闷,有求必应;
回家前,医护人员将他所需的药品全部打包装好,廖斌教授还会挤出时间来亲自给他做身体检查,反复叮嘱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
……
对“换心人”罗江明来说,17年的生命延续,既是上天的馈赠,也是医护人员用“心”付出的结果, “2007年手术至今,我已经成功跨过‘知天命’和‘花甲’,靠着西南医大附院这个强大后盾,我有信心继续跨过‘古稀’和‘耄耋’”。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文/ 陈猛 路霞 图/ 汪帆)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