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从"活下来"到"好好活",超2000名重症患者拿到“生活回归卡”

百业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5-15

在医院的深处,有一扇总是紧闭的大门。门内,是监护仪的滴答声与呼吸机的滴滴声交织成的生命交响;门外,是攥紧双手的家属和望眼欲穿的等待。这扇神秘的大门后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以下简称ICU)。由于ICU治疗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家属无法长时间在床旁守护患者,只能透过零星的仪器声响,反复向医护人员确认着至亲之人每一个细微病情变化。而在门内,还有一群身着护士服的"生命守护者"正用专业与温度,重新定义着重症康复护理的可能。

让我们走进ICU,一起来了解重症康复护理。

"奶奶,你可以自己坐起来了,真棒!"康复护理组长朱羽轻声的惊呼让整个团队为之一振。这个突破性的动作,对于长卧病床的患者而言,不啻于惊雷般的欣喜。在重症医学科主任雷贤英的指导下,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艾中平带领的重症康复护理小组,正在创造一个个这样的"奇迹时刻"。

1_副本.png

床旁坐立训练

不同于传统认知中"躺着等恢复"的重症护理,这支由呼吸治疗和心肺康复护理组成的团队,不仅关注患者生命的长度,还在致力于增加患者生命的厚度。

他们精心绘制着康复之路,为每位患者定制康复方案:从精细的气道廓清到科学的体位管理,从温柔的被动肢体活动到精准的呼吸训练。那些在外人看来冷冰冰的体外排痰仪、呼吸训练器,在他们手中都化作传递温度的桥梁。

2_副本.png

协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                               指导患者肺功能锻炼

3_副本.png

                                                                                       协助患者床旁站立训练                                          协助患者排痰

一位重度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让团队至今记忆犹新。从翻身都要依靠四名医护人员协助,再到颤颤巍巍的床旁坐起,最后独自扶着辅助行走装置,在康复护理师的陪同下行走在“康复通道”上。

护理小组用200多次康复训练,将他拉回生活自主的轨迹,这段康复之路,给团队注入了不竭的力量。

4_副本.png

                                                                                协助气管插管患者书写表达需求                                   下肢被动运动

5_副本.png

                                                                                         上肢被动运动协助                                             患者在病区内步行锻炼

这样的故事,在ICU不断上演。自2023年重症康复护理小组成立起,已累计让超过2000名患者在这里重新找回自己的呼吸、肢体的知觉、甚至微笑的能力。

"我们不仅是技术的实施者,更是希望的传递者。"艾中平常说。ICU的"康复照护",记录着患者在ICU完成的每一个"第一次":第一次自主呼吸、第一次坐起、第一次握住家人的手......这些温暖的细节,让重症康复护理不再是冰冷的护理流程,而成为载满人性关怀的生命旅程。

6_副本.png

当晨光再次透过ICU的玻璃窗,护理小组又开始新一天的"唤醒"工作。那些精细的动作、专注的眼神、鼓励的低语,都在诉说着:在这扇神秘的大门后,有一群用专业守护生命长度、用爱心拓展生命厚度的人,践行着从让患者“活下来”到“好好活”的使命,让生命再次一路生花。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编辑:卫国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