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围观】泸州女子肾性贫血……

百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5-05

“仿佛卸下了沉重的沙袋,又能接送孙子上学了。”

透析患者张嬢嬢刚进入透析时,曾因肾性贫血整日昏沉,连散步都气喘吁吁,更别说家务活和帮忙带孙子了。

那时,张嬢嬢一度觉得自己是个“废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后来,在医生建议下,她接受了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并调整饮食结构。三个月后,他的血红蛋白从70g/L升至110g/L,自觉昏沉、气喘等症状大减,面色逐渐红润,精神体力大增。

医学指导

1.jpg

曾炎

肾病科血液净化中心中西结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主从事肾脏病相关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及管理,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通路的建立与维护。

城北门诊时间:周三下午

对于透析患者而言,每一次治疗都是与生命的郑重对话。然而,在对抗肾功能衰竭的道路上,有一种“隐形威胁”正悄然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肾性贫血。据统计,我国约70%-90%的透析患者深受其困扰,承受着疲惫、心慌、气短等症状的煎熬。

透析患者为何易患肾性贫血?

肾脏不仅是排毒器官,更是人体重要的“造血指挥官”。健康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像一把钥匙,能打开骨髓制造红细胞的“开关”。而透析患者的肾脏功能严重受损,EPO分泌不足,加上体内毒素蓄积、营养吸收障碍,最终导致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引发乏力、头晕、食欲减退、免疫力降低等问题。若不及时干预,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科学应对:肾性贫血可防可治

规范治疗,重获“血色力量”

EPO替代治疗:通过皮下注射人工合成的EPO,直接弥补肾脏功能缺失,刺激红细胞生成。

铁剂补充:铁是造血的“原料”,静脉或口服补铁能有效改善铁缺乏状态。

新型药物突破:如罗沙司他等口服药物,通过调节体内缺氧诱导因子通路,促进红细胞生成,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医患携手,精细化管理

定期监测血红蛋白、铁代谢等指标,根据个体情况动态调整治疗方案,是控制肾性贫血的关键。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生活助力,从细节守护健康

饮食调理:适量补充富含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及维生素B12、叶酸的食物,避免高磷饮食。

适度活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散步、拉伸等低强度运动,改善血液循环。

心理支持:积极心态是治疗的“隐形良药”,家属应给予充分陪伴与鼓励。

患者朋友们请定期复查血常规,记录自身症状,与医护团队保持密切沟通。 家属与社会多一份理解与关怀,帮助患者坚持治疗,重拾生活信心。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