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11-29
街巷是有生命的,北城街道的历史同江阳的历史一般漫长悠远,它深深扎根于这座城市的厚土,再长出新枝。
PART 1
名副其实的“川南第一州”
从北宋到南宋,今云贵边、川黔边一带的各民族商队,每年在泸州城下的茶马贸易中有数千人之多浮筏而下,于泸州大小河街市换回盐、布、粮食而归,其市数日不散。
从馆驿嘴到东门口一带,近一里长的城墙下、河滩处,是粮、糖、烟叶、茶、土产的市场,每天都有沱江来的货船在此驳转卸载,又有长江来的货物在沿江滩上起载。这种千百年来传统经济流向,给这里的商业、水运、陆运带来了极大的繁荣,各地商人来此开店设号,大商团在此地贸易额达百万两银。这便是泸州成为“川南第一州”的不二原因。
以上提及,如今皆属北城街道辖地,这也就意味着,北城街道注定背负起老城荣光延续的重任。
如今的北城街道并不平凡,拥有大型商场9家,珠宝行业6家,金融企业5家,是泸州成型最早、品类齐全、有口皆碑的商圈之一。
随着夜幕降临,汇通百货、摩尔国际、青年广场、大世界商场,灯火通明、人流如织,俊男靓女尽兴消费、尽享生活。老街水井沟、迎晖路、武成路、仁和路,流光溢彩、璀璨夺目,各色美食引人垂涎,摊主们忙得不亦乐乎。古老的商贸与时兴的商业在灯光下,朦胧交融。
PART 2
“老泸州”的生命延续
在北城街道,多的是文化遗产,也多的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记忆。
有报恩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报恩塔记》认为“事近忠孝节义,建塔报恩,较之孝廉,为后世留心,世教之君子是正焉。”
有钟鼓楼建于明嘉靖十六年,状如城门,中通车马,建楼其上,四望巍然。
有东门口万商云集,红嘴鸥漫天飞翔,现“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胜景。
有馆驿嘴被称为“泸州的朝天门”,李白、杜甫、苏轼、陆游、杨慎等文人墨客登舟东下,历代官员、士大夫迎来送往。
这里有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10余处,是长江文化、白酒文化、忠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大河街、珠子街、大北街、仁和路等众多充满老泸州记忆的街区。
现在,北城街道要将这份记忆延续。以宋白塔、明城垣、清民居为历史线轴,利用“老泸州”规划,以现有640米泸州宋明城墙为基础,统一“老泸州”轮廓风貌、街巷肌理,融入现代复古元素,对2.8万平方米破败危楼进行修缮改造,重点打造“泸州河”川剧博物馆、泸州城垣、“会津城垣”民居三大核心文物保护点,将川剧、川江、川酒等经典传承融入文旅、美景、消费、娱乐街区建设,推进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探索打造有沉浸、有社交、有趣味的文旅商融合消费新场景。
泸州历史文化街区、休闲娱乐街区、夜宵美食街区、泸州名小吃街区、“泸州造”土特产街区、高端服饰街区、古玩街区,北城街道独一份的“老泸州”风味,这些都值得期待。
PART 3
城垣下的怡然自乐
北城街道居民的舒适感,来自源源不断的民生福祉。
小区道路“提档升级”,老旧楼院“大变样”。
北城街道聚焦提升旧城宜居品质,深入开展既有住宅电梯与充电设施增设工作,累计安装既有住宅电梯56台,为31个小区、点位安装集中充电设施,推进宜居“小优化”。针对消防安全隐患难题,设置微型消防站、搭建安全宣传窗,组建义务消防员队伍,开展消防通道集中治理、飞线整治等行动,已然增设探头238个,建立微型消防站4个。
居民的点滴幸福,从少爬一层楼,多放一份心开始。幼有所养,老有所依,绘就“一老一小”温暖画卷。
北城街道建立起“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为辖区困难老人、高龄老人签约家庭医生,引入神望养老院,开办老年大学,开设舞蹈、唱歌等兴趣课堂6个,招收学员300余人,为辖区老年居民提供生活照料、康复保健、休闲活动等服务。针对多元托育需求,北城街道搭建“社区资源+专业队伍+集体公司”托育服务平台,打造城垣社区初之光普惠托育园,开设托小班、托大班、混龄班3个班级、50个托位,同时提供临时托、计时托等个性化托育服务,让更多家庭实现了安心托、普惠托、就近托。
还有便民、惠民的“红立方”党群服务站,联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春晖医生”中医药服务站及社区卫生院等,每月开展免费义诊活动,开展现场招聘会和创业就业沙龙等活动,提供变更营业执照、办理职工医保社保等64类3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
在古老城垣下,这里的人们过得怡然自乐。
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传承,北城街道守着历史沿革下的老街旧巷,而立,而荣。
(来源:江阳发布 图/江阳区摄影家协会 谢婉玲)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