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讲述】西南医大中医院建院40周年 | 这一路走来,他们印象最深的是......

文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3-09-17

nEO_IMG_1.jpg

nEO_IMG_2.jpg

nEO_IMG_3.jpg

神经外科的三次搬家

讲述人:大外科主任兼神经外科主任 顾应江 教授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科02年成组15年成科,我们起步晚,但是进步很快。

我是2015年6月1日来到医院的,当时科室是在第一住院大楼12楼,和普外科、疼痛科在一起,共用一个护理单元,分管大概30张床位。过来时带了2个研究生,科室就有11个医生、16个护士,人员、技术得到加强,病人也开始迅速地增长,然后病区很快就不够用了,医院明确地提出神经外科独立成科。

第一次搬家:12楼搬到17楼

2015年8月6日,我们搬到了17楼。因为当时第二住院大楼投入使用,第一住院大楼17楼除了ICU的另外大半层楼就空了出来,医院就把空出的17楼给了我们神经外科作为独立病区,这就和普外科、疼痛科彻底分开,成立了独立的神经外科。

nEO_IMG_4.jpg

2015年8月5日 杨思进院长查看改建的17楼神经外科病区

nEO_IMG_5.jpg

2015年8月6日 神经外科搬到17楼独立成科

因为在12楼时病人量增长很快,到17楼我们就想方设法地扩大病区,把2人间改为3人间,把3人间改为4人间,把会议室改建成抢救室,病人量很快就上升了,最多时将近130个病人。

当时的病人主要以急诊为主,脑外伤、脑出血是我们的主要病种。病人主要来自周边区县医院的转院转诊。因为那时周边医院神经外科发展相对落后,国家也没有大力推行分级诊疗,我们秉承着“医院不分大小、发展不分先后、合作才是出路”的发展原则,经常到周边医院会诊、手术、指导,带着区县医院神经外科一起共同发展,周边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也经常到我们这进修学习,所以周边医院转院转诊的病人很多。

nEO_IMG_6.jpg

17楼医护人员交班合照

第二次搬家:17楼搬到9楼

随着急诊病人的增加,择期手术病人也逐渐增多,17楼大半层病区很快就爆满,病房不够用了。

2017年2月5日,我们再次从第一住院大楼17楼搬到9楼,有了整层楼的病区,科室也陆续引进了研究生、博士生,医护人员增加到40人左右。

nEO_IMG_7.jpg

2017年2月5日 神经外科从17楼搬到9楼

当时满心以为这次搬家,病人量也会继续越搬越多,但事与愿违。从2016年开始,国家医保政策调整,实行分级诊疗、医保控费,药品加成取消,对周边区县医院支持力度加大,所以搬下来后我们的病人数量在减少,但是质量在提高,急诊病人如脑外伤、脑出血就逐渐减少了,但是择期手术病人,比如说脑肿瘤、脑血管病比之前更多了。

这个时候,我们也看到了科室未来发展趋势,不能再像之前一样依赖于急诊病人,我们就需要另找出路,作为教学医院、省级医院就应该往疑难重症、高精尖优方向发展。当时科室就向医院提出购买头部伽玛刀,医院很快就完成招标采购,2018年底完成安装调试,2019年初就顺利开机运行。当时只有成都和重庆省会城市在开展伽玛刀手术,我院是川南首家开展伽玛刀手术的医院。

nEO_IMG_8.jpg

2019年1月1日  神经外科头部伽玛刀试运行

引进伽玛刀后,适合手术的就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的、不适合做手术的或者不愿意做手术的,就可以做伽玛刀治疗,两条腿同时走。病种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急诊继续减少,择期手术病人特别是脑肿瘤病人在逐渐增加。病人的来源上也扩大了,云南、贵州、重庆、内江、自贡、宜宾、绵阳、达州等省内外来的病人更多了。

随着科室人员的增加和设备的改善,科室的技术水平和整体规模得以提升,能够常规开展现代神经外科所有诊疗项目,对于一些疑难重症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病种结构和收入结构得以持续优化。

nEO_IMG_9.jpg

9楼医生集体照

第三次搬家:9楼搬到6楼

2020年初疫情爆发,因为病人根本没法流动,急诊病人收不来,很多择期病人也不来了。2020年12月,随着第三住院大楼投入使用,我们再次搬家到第一住院大楼6楼。

nEO_IMG_10.jpg

2020年12月16日 神经外科从9楼搬到6楼

虽然疫情的影响很大,但是我们的核心数据还是不错的。在2022年四川省128家标杆医院神经外科专业能力评价中,我们科排名16位。我本来一直以为我们在中等靠下,事实上我们不仅在中等靠上,而且我们还是靠前,在全省前20名以内,说明我们在全省神经专科还是处于第一梯队,最新的23年5月排名我们是14位。这是由四川省卫健委直接在病案首页里面抓取数据排名,具有权威性、客观性,由此说明我科的规模、体量和质量还不错。

nEO_IMG_11.jpg

2022年全省神经外科排名16位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明确提出科室定位是:立足川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管理理念是: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技术目标是:精准安全、高效经济、简便舒适;服务宗旨是:千方百计,臻于至善;发展方略是:中西结合,传承创新;我们的目标是:逐步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科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西医结合特色鲜明的现代神经外科中心。

总结神经外科近10年的发展之路,离不开医院的大力扶持,医院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带动着科室进步,科室与医院同频共振、上下一心。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每一位患者服务。

nEO_IMG_12.jpg

6楼医护人员春节合照

中医系留校最多的就是我们88级

讲述人:呼吸内科 王俊峰 教授

1988-1993年,我在泸州医学院中医系读书。那个时候的中医系一个年级只有60多个人,人比较少,同学们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1993年毕业后留校,我们中医系留校最多的就是88级的学生,包括现在在医院工作的王泽琛、王永周、胡文健、李贵平、张琼、米绍平、李五生等,基本都成了科室的骨干。在医院工作了整整30年,回想这一路,有几点跟大家分享:

nEO_IMG_13.jpg

nEO_IMG_14.jpg

作为年轻医生,啥都要学

刚刚工作的时候在忠山老院区,条件很艰苦,全院仅200多名职工,住院床位不到300张。我们呼吸科和肾病内科、肿瘤内科在一层楼,每个科室只有15张床。一起收治病人、一起交班,但是大家相处的就像一个小家庭一样。

那时候老师查房、会诊时,我们都会跟着,不放弃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哪怕是其他专科,比如骨科、普外科、肿瘤科……这些我们都要学习。

这些年,我都坚持坐门诊,以前的三星街门诊、水井沟门诊,包括现在的城北门诊。门诊病人从无到有、慢慢多了起来。所以说现在的年轻医生应该多去坐门诊、多接触病人,从病人身上学习,这样才能有所进步。

nEO_IMG_15.jpg

那些艰难的日子,值得纪念

2003年非典爆发。那时候,我作为一名年轻的一线医生参与了泸州市的抗击非典,到况场传染病医院工作。作为内科医生,从来没穿过防护衣,刚开始去时还是很担忧,后来逐渐放下了心理负担。非典结束后,我还被评为了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作为第三批医疗队队员,参加了四川德阳什邡洛水镇的抗震救灾工作,运用中医药积极为灾区群众提供治疗。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距离非典已过去了十几年,我也成长起来了,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了泸州市中医抗疫工作的指导。

……

这些日子虽然很艰难,但这些经历却是弥足珍贵的,也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是值得纪念的。

nEO_IMG_16.jpg

nEO_IMG_17.jpg

泸州及周边县区,我基本都去过

还记得刚工作的时候,医院经常组织各种义诊下乡,我都会积极参加,泸州市及周边的县区我基本都去过。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次到古蔺一个乡镇开展义诊,遇到大雾天气,又是山路,车子只能绑着防滑链条小心翼翼地开,整整坐了8个小时的车。在这期间,我深刻感受到当地老百姓对医疗的迫切需求,这也是我们医院为什么建立医疗集团的原因。

随着医疗集团的建立,组织的各种活动越来越多,几乎每周都有,我曾经连续2年每周定期到宜宾分院坐诊或开展医疗帮扶。包括后来体检中心也经常到各个单位开展科普健康讲座、义诊活动,我都经常参与。这些经历,对于今天我成为一名科室的管理者是有很大帮助的。

nEO_IMG_18.jpg

nEO_IMG_19.jpg

不仅要做名医,更要做明医

2012年,我和白雪、汪静、肖国辉四人参加了“国家第三批优秀中医人才研修班”学习,为我们上课的老师都是国家中医名家大师。通过三年的学习,让我对中医药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和中医药文化都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今天成为一名铁杆中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nEO_IMG_20.jpg

还记得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教导我们:“不仅仅要做一名名医,更要做一个明医。”明医,即明明白白的医生,不为名利所诱惑,只注重在专业上深耕。我也以此来鞭策激励自己,经过不断地学习熏陶,2017年,我形成了自己学术理论——焦络理论。多年来,我运用自己首创的焦络理论在临床上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诊疗风格。

如今我们医院今非昔比,但也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医之术,师之德,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大医精诚。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医院提供的平台,发挥自己所长,为医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nEO_IMG_21.jpg

nEO_IMG_22.jpg

最后我写了一首诗词

表达我对医院的感激之情

在北纬二十八度的中国酒城

镶嵌着一颗璀璨的医学明珠

从玄滩到忠山闪耀在龙马春晖

多少白衣天使肩负着生命的佑护


大医精诚

同郊风范

中西结合

杏林春暖


传承精华的西南医科大学

附属中医院人不忘初心

守正创新的西南医科大学

附属中医院人砥砺前行

在川滇黔渝交汇的长沱两江

拼搏着自强不息的岐黄传人

争做百姓眼中医德双馨的天使

践行誓言口碑相传的无悔人生


悬壶济世

仁和精诚

以人为本

福泽万家


时不我待的西南医科大学

附属中医医院人不负韶华

弘扬国粹的西南医科大学

附属中医医院人独领风骚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编辑:邱果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