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泸县嘉明镇葛林湾村隐藏着一座王氏庄园

文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4-02

  乘车来到泸县嘉明镇葛林湾村,崭新的葛林湾新农村映入眼帘。嘉明镇到喻寺镇公路的中间,公路两边有一大片民居,被叫着葛林湾。葛林湾村党群服务中心、葛林湾村村校也着落在地里。其实,真正的葛林湾是公路左面百米开外的一座地主老宅。

  “这是你们老祖先留下的,我们保护得很好。”马府的女主人、今年已经90高龄的阴绍清热情地带领王辉远参观,共同回忆起王氏庄园的点点滴滴。

嘉明至喻寺公路两边的葛林湾新村(曾佐然摄).jpg

嘉明至喻寺公路两边的葛林湾新村(曾佐然摄)

兴起:王氏庄园的来历与规模

  1945年,退休教师王辉远就出生在那里。据王辉远介绍,《王氏族谱》记载,入川十八世祖王世扬“四世连造大业在衣锦乡福水井”。“福水井”就是后来的葛林湾。王世扬生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200多年了。

  葛林湾老宅,占地十多亩,三重堂屋,十多个天井,有房屋上百间,还有两个花园。老宅四周各有一个碉楼,大堂屋旁还有一个大楼子,都设置了枪眼。两边花园旁,各有一个绣楼,是女眷和女儿们绣花、凭栏观景的地方。大门口,高高的台阶上,有两重厚重的铁皮大门,大门两边设有枪眼,至今犹存。

王氏庄园一角(曾佐然摄).jpg

王氏庄园一角(曾佐然摄)

  大门石柱上有一幅石刻的对联,上联是:葛茂深林预兆绵长世泽;下联是:槐庭远荫伫看永振家声。相传旧时葛林湾周围长满葛藤和茂密的桂圆树。“葛茂深林”就是真实写照,也是后来被叫着葛林湾的原因。“槐庭远荫”是新修《王氏族谱》后三十二字行派的开头四个辈份。“预兆绵长世泽”“伫看永振家声”,自然是美好的祝愿和希望。大门两边墙上,分别是镶嵌瓷片的“福”和“善”字。大门口有家丁持枪站岗。

  葛林湾比较重视子女的教育。王端辅一个儿子大学毕业,另外两个儿子读军校。王雨三的三个儿子都是大学生。40年代,葛林湾应该读书的儿童多起来,于是办起了私塾。稍大便送到嘉明、喻寺、隆昌读小学、读初中。

王氏庄园文物保护单位(曾佐然摄).jpg

王氏庄园是文物保护单位(曾佐然 摄)

  葛林湾作为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婚嫁追求门当户对。王辉远的曾祖母、祖母、几个叔娘都是方洞屈家的人。王辉远的曾外公是隆昌商会会长,外公是城里西南镇的镇长,经营着绸缎辅。王辉远的九爹虽是矮子,但凭借祖父几百石租谷,也成了黄楼子黄幺老爷的女婿。其它叔娘或是荣昌的,或是福集的,或是纳溪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

  葛林湾也收养了一些亲戚家困难的孩子。屈伯清,祖母娘家的孩子,家境困难,到王家当家童。长大参加国民党军队,在广汉起义后,转业回家,王辉远的一个堂姐嫁给了他。这在旧社会,地主家小姐下嫁家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兴盛:人丁兴旺  富甲一方

  王世扬只有一个儿子王国培,王国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王正选,二儿子王正书。王正选一房住老宅左边,王正书一房住右边。王正书,也就是王辉远的曾祖父,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王端辅,二儿子王雨三,小儿子王健侯。王端辅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王俊康,曾任喻寺衣锦中学校长。二儿子王俊祥,军校毕业,国民党军队团长,抗日战争中在河南新当铺牺牲。三儿子王俊权,军校毕业,79 军前方医院院长。王雨三五个儿子,大儿子王庆余曾当过嘉明乡乡长。王健侯也就是王辉远的祖父,有两个儿子,即王辉远的父亲王秋帆和叔父王珍儒。

修旧如旧的王氏庄园(马府)曾佐然摄.jpg

修旧如旧的王氏庄园(马府)(曾佐然 摄)

  葛林湾收租 1000 多石,可说是富甲一方。估计王健侯名下应有几百石租谷。父辈共有 13 兄弟,加之王端辅曾当过福集团总,两个儿子是军官,王庆余当过嘉明乡乡长,王伯和是袍哥大爷,可谓是有钱有势。解放后有两人劳改,三人被镇压。

  葛林湾是嘉明镇首富,婚丧嫁娶自然要讲排场。1945 年下半年,王辉远的祖母去世,流水席办了几天几夜。出葬时,吹吹打打,鞭炮齐鸣,100多人送葬。棺材先抬到喻寺过去新桥,之后用船送到下面几里的打水丘,再抬到坟地。坟墓是用砖、石灰糯米浆砌成的,很坚固。没想到上世纪80年代盗墓猖獗时,还是被盗挖了。盗去多少金银玉器不得而知。过后,王辉远的弟弟听说了盗墓的事,约上堂兄去看墓地,棺材里装了不少水,混合着丢弃的衣物。王辉远的弟弟用木棍拨弄,竟然找到了两只玉镯。可以肯定盗墓贼盗得的东西更多。两只玉镯拿到隆昌寄卖行,卖了 200 元。八十年代的 200 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变故:匪徒火烧王氏庄园

  王世扬在修建葛林湾时,因世道并不安宁,故在四周 建了碉楼,没想到碉楼还真起了作用。1949年12月3日泸县解放,国民党政权彻底垮台。13 日,中共泸县委员会成立,16 日泸县人民政府成立,但各乡镇仍处于无政府混乱状态。一些乡保长纠集国民党军队残部,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原国民党 44 军连长乜占武,伙同其它惯匪,组成“民众自卫救国军川南游击总队”,有匪徒近 10000 人,四处攻打区公所,伏击解放军,一时人心惶惶。

王氏庄园内堂一角(曾佐然摄).jpg

王氏庄园内堂一角(曾佐然 摄)

  为了自保,王庆余又从残兵中买了一挺轻机枪。要知道那时候的轻机枪,是非常厉害的武器。乜占武听说后,派人来借枪,王庆余没有答应。不久,嘉明匪首黄治平也来借枪,承诺保葛林湾平安无事,王庆余把轻机枪借给了他。这下可惹恼了乜占武,决定攻打葛林湾。自乜占武借枪未成后,王庆余知道他不会善罢甘休,叮嘱兄弟们和家丁加强防守。十多个兄弟都会打枪、放炮。

  1950 年正月十七日下午,葛林湾周围山上出现了大批土匪,接着双方交火。王家凭借碉楼,居高临下,打得土匪抬不起头。王家当时有一种土炮,人称“灌子火”,炮弹打出去,爆炸成很大一团,里面全是铁钉、钢珠、铁砂子,杀伤力很大,因而也被人叫着“找人炮”。土匪有伤亡,恼羞成怒,枪杀了抓到的为葛林湾守大门的刘少五和制火药的王章二。

  土匪久攻不下,用院坝里晒粉的簸箕,又从农民那里抱来高粱杆,堆放在较矮的厕所下面,放起火来。一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王家人慌了,用铁镐在砖墙上凿出一个大洞,一个一个往下跳。听王辉远的姐姐说,哥哥抱着妹妹往下跳时,枪响了,只以为哥哥被打死了。还好,只是吓了一大跳。逃出的人,大多躲在碾房树堆下面。王辉远记得他也在其中。人越来越多,一些人只好另找藏身之处。

  土匪发现了,胡乱打枪,喝令站出来,见没有动静,端着枪把人一个一个拉出来,共有20多人。除王端辅一个男人外,全是妇女儿童。王辉远的母亲抱着几个月大的弟弟,衣服不是很整洁,她谎称是王家奶母,土匪放过了她。

  枪战停止后,土匪押着这群“肥猪儿”上路了。“肥猪儿”实际就是人质,用来勒索钱财。一群人走走停,下半夜才走到方洞小垣子。土匪把这群人软禁起来,托人带信给葛林湾拿金条来赎人。一方面葛林湾的男人忙着火灾后的清理,一方面土匪要价太高,只好暂时置之不理。土匪中有人认识王端辅,知道他当团总时,减免发放应上缴的钱粮,以致无法向上峰交待,只好卖地方填补。别人当团总买地方,王端辅当团总卖地方,因而落得好名声。

  土匪把王端辅和一些妇女儿童放了,只留下几个妇女作人质。过了几天,几个妇女趁土匪不防,逃跑到王辉远九妈娘家黄楼子。黄幺老爷儿子黄足拜儿,是方洞一霸,土匪不敢惹,只好自认倒霉。

变迁:  王氏变马府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得保护

  葛林湾自从被火烧后,一些人家到荣昌、隆昌避难,已没有多少人住了。王辉远的母亲带着妹妹、弟弟住在隆昌姨妈家,王辉远和三个姐姐在佃户胡海云家住了几个月。胡海云以前在王辉远家米坊帮工。土改开始后,工作队要求王家人全部搬到各自佃户那里去。王辉远一家开始搬到少华村罗屋基,分田分屋后,又搬到许祠堂。王辉远的九爹一家搬到护国乡兰槽房。

王氏庄园旁边的村党群服务中心(曾佐然摄).jpg

王氏庄园旁边的党群服务中心(曾佐然 摄)

  土改时,葛林湾右边房屋分给了几户贫雇农,左边房屋先后办起了小学、夏布社、酒厂。四个碉楼、大楼子、绣楼先后被拆除,现在只有右边靠池塘那里还有一个残存的小半截碉楼。之后夏布社搬走,酒厂停办,三个堂屋和两边厢房被村民马建民买下。

  “我们经过几次维修,才有今天的模样。”阴绍清老人说。

马府女主人公阴老夫人(曾佐然摄).jpg

王府女主人公阴老夫人(曾佐然 摄)

  改革开放后,阴绍清的儿子在外地销售白酒,赚了钱,对购得的房屋进行了维修和改建。特别是大门,将厚实的铁皮大门换成了红木的大门。大门上方是一块“马府”镏金的匾。门柱上原有的石刻对联被覆盖,换成了马家新的对联。大门两边墙上以前瓷片镶嵌的“善”“福”,换成了石雕的“善”“福”。葛林湾 2013年被公布为泸县文物保护单位“王氏庄园”,2021年嘉明镇政府立了界碑。

两个老人回忆王氏庄园的变迁(曾佐然摄).jpg

两个老人回忆王氏庄园的变迁(曾佐然 摄)

  真正是:昔日地主老宅,今朝马府庄园。泸县文保单位,历史轶事流传。(王辉远 曾佐然)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