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关注】泸州女子吃下3斤荔枝,脚耙手软……

万象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06-20

  “医生啊,我最近这几天经常头晕,脚趴手软的,咋个回事嘛?”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赵长英教授正在查房时接到一名糖尿病患者打来的电话。

  吴女士(化名)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的定期复诊患者,今年30多岁,约2年前被确诊糖尿病,由于其没有并发症和伴发病的表现,一直处于自我管理阶段。

  “平时都要监测血糖、血压,都控制的可以。我害怕自己得脑梗了,还专门去做了个磁共振,医生也说没得啥子问题的。今天晚上更神奇,我吃得比平常稍微多一些,结果突然就出现了头晕的症状。测了个血糖只有3.8mmol/L,我赶快吃了点东西就好得多了。我这个头晕是不是跟低血糖有关哦?”

  据赵长英介绍,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值低于2.8mmol/L;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低于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

  吴女士进食量增加,血糖反而偏低,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经赵长英教授反复询问才得知,原来近期荔枝上市,吴女士2天吃了3斤荔枝,晚餐菜和米饭吃得少,于是又猛吃了好些荔枝,引发了“荔枝病”。

  吴女士问道:“不是说荔枝含糖量高吗,咋个还吃出低血糖了?”

微信图片_20240620105035.jpg

  赵长英

  教授 

  主任医师

  内分泌代谢科主任

  擅长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相关性疾病、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高脂血症、肥胖相关性疾病以及肾上腺及垂体的常见病、多发病等。

  城北门诊时间:周五、日全天(门诊3楼A321诊室)

  “荔枝病”通俗来说就是急性低血糖症,前期表现为头晕、心慌、出汗等症状,严重的会突然抽搐、昏迷、瞳孔缩小,甚至呼吸衰竭等。但“荔枝病”并不是所有吃荔枝的人都会患“荔枝病”。诱发该疾病的前提条件是,连续几天或一次性大量食用荔枝,尤其是儿童要更加注意。

微信图片_20240620105052.jpg

荔枝含糖量那么高,为什么还会引发“低血糖”?

  有科学研究表明,荔枝中含有α-次甲基丙环基甘氨酸(MCPG)和氨基酸次甘氨酸A,能够抑制葡萄糖的合成,人体血糖的主要成分是就是葡萄糖,而荔枝含有较多的果糖,必须经肝脏转化为葡萄糖才能为人体所利用。一旦过量食用荔枝,便会有大量的果糖被运到“肝脏工厂”等待“加工”,如果转化酶“供不应求”,一些人尤其是儿童对果糖能力转化能力较差,果糖的升糖指数比较低,就无法抵消人体消耗葡萄糖的速度,进而导致血糖含量降低。

  特别是机体处于饥饿状态,血糖含量(即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较低时,摄入过多果糖,大脑可能会受到已进食的错误信息,又没有食欲进食,胰岛素还在不断降低血糖,双重夹击,最终导致血液内葡萄糖供给不足,影响了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出现所谓“荔枝病”的症状。

微信图片_20240620105057.jpg

怎么吃荔枝可以避免荔枝病的发生?

  1、按照食品安全原则,食用前充分浸泡和清洗,去除荔枝壳表面的保鲜剂及农药;

  2、不要过量食用:1岁以内小孩子尽量不要食用;1至4岁儿童建议饭后半小时食用,儿童食用量不要超过5颗;普通成年人每日食用荔枝量不超过200g,普通大小的荔枝约10颗左右。

  3、不要空腹吃荔枝,最好是在饭后半小时再食用(不能用荔枝代替晚餐)。

  4、有口腔炎症(扁桃体炎、咽喉炎、牙龈肿痛、溃疡性结肠炎)、便秘、糖尿病的病人谨慎食用鲜荔枝。

  5、不吃未成熟的荔枝。未成熟的荔枝中抑制葡萄糖合成的物质含量明显高于成熟果实,食用未成熟的荔枝更易患病。

  6、及时纠正低血糖。因进食荔枝而引起低血糖者(头晕、乏力、出虚汗等),可喝点白糖水纠正低血糖,症状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编辑:游江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