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泸县这里的秧苗坐上了“电梯”?

图说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4-10

秧好一半禾

苗好七分收

眼下正是水稻育秧的时节

泸县通过自动化育秧技术

为周边地区的粮食生产提供强有力支持

近日,在泸县方洞镇三界村优质稻育秧中心,一排排钢架苗床整齐排列,嫩绿的秧苗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满满的“科技感”扑面而来。

10001.jpg

工人们一边忙着将育好的秧苗搬出棚内,等待移栽,一边又放入新的秧盘开始新一轮培育。

2023年,方洞镇三界村、增湾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共同建设了方洞镇优质稻育秧中心,今年2月投入使用。同时,这也是泸县首个工厂化育秧大棚。

10002.jpg

该项目整合2023年中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新建标准化育秧厂房1座,引入循环立体式育秧床2套,配套暗化催苗房60平方米,自动播种流水线1条,水肥一体化系统及温控设施。

这座占地278平方米的优质稻育秧中心,通过暗化催苗室、水肥一体化系统、自动化育秧生产线等先进技术,将传统农田覆膜育秧的30-40天周期缩短至15天。

10003.jpg

如此高效率的育秧,基地是如何操作的呢?三界村党总支书记郑国勇给小编做了详细介绍。

1.自动化播种阶段自动化播种流水线集种子播种、覆土、装盘于一体,只需4个小时即可完成3850个秧盘制作。

在人工投入上,只需5名工人,工作两天即可完成秧盘制作、暗化催苗、苗床架移送工作。

2.暗化催苗阶段利用水稻避光发芽特性,将秧盘存放于暗化催苗室内,通过温控设备控制,恒定温度为30℃,湿度85%,加速种子发芽进程。

18小时左右谷种出白头,30小时左右完成催芽,发芽率达98%以上。

3.育苗生长阶段完成催苗后的秧盘,移送至育秧苗床架上进行育苗生长,育苗车间内配套水肥一体化、温控、补光等自动化设备。

通过动力系统驱动苗床架,使秧盘上下循环式运动,秧苗就像坐上“电梯”一样,均匀接受阳光、水肥补充。

温控系统则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育苗车间温度,车间内温度始终保持在13~33℃之间,为秧苗的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技术保障,15-20天即可满足秧苗移栽条件。

10004.jpg

过去,三界村的农户采用传统农田覆膜育秧,受气温、降水等自然条件制约,秧苗成活率不稳定,且周期长、效率低。“遇上倒春寒,秧苗容易烂种,耽误农时不说,还可能影响全年收成。”郑国勇介绍。

10005.jpg

相较于传统的人工育苗,优质稻育秧中心在人工成本上降低了50%,肥料利用率提升30%,秧苗存活率提升10%-15%,为后续的农事活动争取了更多时间。

同时,优质稻育秧中心从2月下旬至5月,可育苗4-5次,一次性可育秧苗3850盘,可满足160亩农田的移栽需求,整个育秧季可满足800余亩农田的移栽需求,极大地提高了育秧产能,有力推动了优质稻种植的规模化发展。

10006.jpg

近年来,泸县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资源,推广“集中育秧+机械插秧+绿色防控”全链条模式,既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又提升土地产出效益。

下一步,泸县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为保障粮食安全注入持久动能。

(来源:泸县发布)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