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2-13
春回大地万物苏,蛇岁千家福满堂。2月12日下午,主题为“春风伴你舞 舞动龙城龙”泸县2025年龙舞闹元宵活动在泸县人民广场、音乐广场、花园干道隆重举行。
“今年的闹元宵活动不仅有龙舞比赛、非遗民俗展演,还有龙舞队伍和非遗民俗队伍的巡游表演。我们特别是还邀请了重庆市铜梁区和隆昌市的知名龙舞团队参与展演,汇聚了省内外龙舞艺术和民俗民间艺术的精英,一展千年泸县和中国龙文化之乡的风采。”泸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
牛滩荷花龙
泸县亦称“龙城”,境内有龙脑桥、雨坛彩龙、宋代石刻等“十大国宝”,有龙桥、龙舞、龙雕为支撑的龙文化遗产,是四川省首批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龙文化(泸县)生态保护实验区”,是“中国龙文化之乡”“龙舞之乡”。
全县20个镇(街道)拥有不同特色的龙舞,也形成了百和莲枪、玄滩狮舞、得胜花灯等12支非遗民俗表演队。每年元宵节,不同特色的龙舞队和非遗民俗表演队伍在县城同台竞技和巡游,形成万众闹元宵的喜庆场面。
百和莲枪龙
“表演套路完整、流畅、结构严谨,传统表演与观赏性有机结合,艺术性较强。舞龙者在宝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鼓乐伴奏,通过人体运动和姿态的变化,变成龙的舞、游、穿、腾、翻、滚、戏、组图和造型等动作和套式,以展现龙的精、气、神、韵等内容。”四川省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副秘书长、泸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易国璋点评说,今年的闹元宵龙舞比赛邀请省市专家组成专家评委组,现场评审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和优秀奖8名。
铜梁焰火龙和隆昌双凤龙表演,为元宵节增光添彩
近年来,泸县和重庆两地持续深入开展文化交流,文艺之花在两地官方和民间舞台上频频绽放。重庆市铜梁区虹贯艺术团带着重庆铜梁焰火龙应邀参加表演。
重庆钢梁焰火龙(赵姝雯摄)
焰火龙表演,结合了川剧里的变脸、吐火等绝技,再配以行云流水的龙舞套路,气势磅礴的气势,为世人展现出焰火龙的智慧、勇敢、同时也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焰火龙的来历有一个感人故事。相传:隋朝末年,巴国旧地连年旱灾,民不聊生。一只黑虎妖怪欺压百姓,烧杀抢虐,无恶不作。龙王敖广奉旨遂派青龙降妖。青龙与百姓用智慧战胜了黑虎,龙王也随即行云布雨,为巴国旧地带来甘露。为了纪念青龙的丰功伟绩,当地百姓用头戴面具,手持火把,舞动用竹编彩扎的龙身来纪念青龙,此活动也流传至今,被人们称为“焰火龙”。
隆昌双凤龙灯(赵姝雯摄)
隆昌市龙舞艺术交流团带来了隆昌双凤龙灯表演。隆昌双凤龙灯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先后经历了草龙、金龙、大龙、囵龙等形态,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凤龙灯”。“双凤龙灯”除了有一套完整的十五招表演动作,还有一系列高难度特技动作和四言八句地方语言艺术,于2008年成功入选四川首批非遗拓展项目,2009年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隆昌被誉为“中国石牌坊之乡”,是一处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作为泸县的友邻城市,两地以文化为纽带紧密联结,开展了一系列有深度、有特色、有影响的文化艺术活动,大力促进了两地文化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龙舞、非遗各具特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罗德书带领雨坛彩龙队为大家带来龙舞《龙抬头》,龙探头、龙出洞、龙夺宝、龙抱蛋、龙擦痒、龙叹气、龙脱衣、龙翻滚、龙砌塔、黄龙滚......动作变化莫测,一气呵成,祈福2025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云锦镇鸳鸯龙就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跟着绣球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也是用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的一种民俗文化。
福集镇集福大龙灯在锣鼓打击乐配合下,套路丰富,动律谐趣,道具构思巧妙,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福集耍锣”联袂构成一组动律谐趣组合,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石桥板凳龙
石桥镇板凳龙把武术中的板凳功夫和祈雨文化中的舞龙的完美结合。
海潮龙舞集鸳鸯龙舞表演、川南锣鼓吹打伴奏为一体的民间传统舞蹈艺术形式。既可以为节日庆典、贺岁生日烘托气氛,又可以为丧葬殡仪、驱疫避灾、阴斋冥礼表演,极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云龙彩龙在龙珠引领下,做出龙探头、龙出洞、龙夺宝、等各种舞龙动作,技艺高超,张弛有度,集观赏性,艺术性,竞技性为一体,具有强烈的吉祥、喜庆色彩。
喻寺水车龙
崴崴桐梓林山,潺潺濑溪河畔,聪慧的喻寺人民在辛勤的劳动中就地取材,用身边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创造性地制作了“水车龙”。
省级非遗玄滩狮舞和市级非遗玄滩乾坤龙舞共同表演了龙腾狮跃贺新春。只见龙狮交相辉映,以丰富的神态、独特的舞步,通过队员的技巧展示,尽显龙狮磅礴气势。
得胜花灯
得胜彩龙以舞龙为主,打击乐、说唱为辅,群众自娱自乐的汉民族民间传统表演形式,也叫做耍龙灯。
嘉明秀水灵龙在龙珠引领下,做出挂腰、躺地,乃至上肩,打滚等各种高难度舞龙动作,表现神龙呼风唤雨,逐珠戏水,上天下海的情境。
奇峰天河彩龙
奇峰天河彩龙由四川省最年轻、最具有活力的“国保”—奇峰渡槽演变而来,号称“川南红旗渠”“人间天河”,象征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那种不畏艰险、奋勇拼搏的“工匠精神”,表达了人们对龙图腾、生命的崇拜,也承载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和美好生活的愿望。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兆雅火龙是闻名川南的汉民族传统龙舞,因身披油火把,全身火红,口吐焰火而得名。火龙表演主要套路有龙垒塔、龙抢宝、龙穿梭、龙翻江、龙钻洞,龙行云,黄龙滚,二龙戏珠。
鱼跃龙门千业振,民奔富路万家欢;欣看大地千重秀,笑望巨龙四海飞。毗卢彩龙历史悠久,源于唐朝,盛于明清,两条巨龙游腾而上,直奔云霄,气势如虹。
千年立石,醉美水乡!玉龙湖黄荆水龙舞是千年水乡最美的写照,是立石人民团结拼搏的象征,是立石精神的积累与沉淀,经过发展演变,已成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兴草龙
魅力天兴,诗画龙贯。天兴龙贯山草龙俗称“草把把龙”“草疙瘩龙”,是彩龙、火龙、板凳龙等各种龙舞表演之母。
玉蟾街道云牌草龙发端于明末清初,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集云牌、龙舞表演、川南吹打乐伴奏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舞蹈,是以舞草龙庆丰收、迎龙神的一种民俗活动。
“中国晚熟龙眼之乡”“川南龙眼镇”潮河镇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孕育了非遗项目潮河铁水花龙舞,每一个起伏、每一次舞动,都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展现了潮河人民和谐幸福、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牛滩镇荷花龙舞,时而游弋、时而起伏、时而翻腾、时而穿越、时而盘恒,将龙的精气神韵展露无遗,诠释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
一条彩龙从“水波”中跃然而起,矫健翻飞,浪涌龙腾,莲托彩龙,彩龙戏莲,磅礴壮丽、恢弘大气、震撼心扉,这就是百和莲枪龙舞。
太伏功夫龙
太伏镇功夫龙以武术为功底,套路丰富,动律谐趣,慢舞时,宽容大度,优美抒情;快舞时,气势磅礴,动人心魄。
龙狮飞舞,舞出了新春的喜悦,舞出了团结的力量,振奋了泸县人民的拼搏精神。彩旗飘扬,洋溢出新年的欢腾,扬出了前进的信心,激越了龙城山河的雄浑气势。 (曾佐然 摄影报道)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