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纳溪区护国中学:农忙正当时,创造有价值的劳动课程

头条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5-01

  太用力会伤到它!4月29日和4月30日,在泸州市纳溪区护国中学的稻田中,初中部近70名学生卷起裤腿、赤脚踏入水田,在特聘的劳动教育老师指导下学习栽秧技巧。这既是护国中学开展的“行走的课堂”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也是新时代青少年与千年农耕文明的深度对话。

2.jpg

从课本到田野:解锁劳动教育新场景

  “过去总以为插秧很简单,自己动手才发现既要弯腰又要控制间距,每一步都是学问”,初一(3)班刘毅同学抹去额头的汗水,指着自己插得歪斜的秧苗笑道。在为期两天的实践中,学生们参与了从分苗、划线到栽插的全程,看着绿油油的秧苗在泥泞中逐渐连成整齐的线条,他们露出胜利的微笑。带队教师何老师说:“课本里的‘粒粒皆辛苦’在劳动中得以具象化,这比任何说教都更触动心灵。”

4.jpg

打造劳动育人生态圈

  本次活动依托学校的“20亩劳动实践基地”,特聘劳动教育老师谢师傅亲自传授传统农具使用、节气农事等知识。“现在的娃娃能分清秧苗和杂草的不到三成”“但孩子们学得认真,有些还主动询问有机种植技术。”在谢师傅的言谈中,我们看到了学生们的进步。据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基地将按季节开设播种、收割、碾米等系列课程。

3.jpg

五育融合:劳动中的成长密码

  “劳动不单是体力的付出,更是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的实战演练”,校长在活动现场指出,栽秧过程中涌现出不少“技术改良派”,有小组发明“S型栽插法”提升效率。这些创新被纳入学校劳动教育案例库,后续将组织专题研讨。

1.jpg

5.jpg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水田披上崭新绿装。裤脚沾满泥巴的学子们在水渠边清洗时,仍热烈讨论着“什么时候能回来看看秧苗长势”。这场特别的田间课堂,不仅播种下期望,更在青少年心中深植对土地与劳动的敬畏,护国中学将继续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让“脚踩泥土”成为每位学子的成长必修课,让每一位学生做到“脚有泥,身有汗,心有悟”。(图文:钟伟)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